5月13日,在京东云产业融合新品发布会上,京东云首次发布了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这是京东自推出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等针对企业金融的一系列供应链金融产品之后,再一次在产业链金融领域的重磅“出拳”。 “此次构建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已经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生态,既是能力生态,也是业务生态”,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专家许雄飞告诉掌链记者,此平台的发布,是京东多年来从实际业务出发,看到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链的价值,从而在实践中沉淀的场景、技术、数据等多维能力的整合输出。 一、不再是产品,而是一种供应链金融生态 作为“生态型”的平台,从其形态来看,与行业其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相比,无论从业务、模式、技术以及参与主体链接上,都有更加丰富、更创新、更广泛的突破。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几乎链接了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主体,全线上模式整合触达了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信息,不仅开发了目前行业内比较主流的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等服务,而且还有针对下游的采购融资、信用融资等,以“供应链+场景+数智化+产业”四位一体,搭建了产业多方协同的生态体系。 “供应金融本身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做到了在每个角色上都有相应的参与,深入产业链才能把业务做的更实”,许雄飞告诉掌链记者。 事实上,近年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弊端逐渐显现,面临着商流难判断、物流难控制、信息流不连通、资金流难追溯等痛点。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导致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生态难以稳定,这就需要一个强大成熟的枢纽中台去帮助各方参与主体提升供应链金融能力。 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三大“内核” 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正是抓住了行业的这一需求。 首先,在应用层面,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构建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向上游一级或者多级的供应商服务的产品能力,向下游经销商提供以其主体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融资或者采购融资,以及基于仓储物流、货权、货值为商品信用基础的仓单融资或者动产融资。 其次,将非标资产标准化,实现资产与资金的重新组合。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将企业、政府的非标资产,通过资产引入、模型适配、资产筛选、分类定级、资金对接等手段,转换为标准化的资产,与金融机构等资金案对接,提升企业融资的可得性。 在行业普遍关心的供应金融各环节风险控制层面,京东云的技术作为底层,有很强的支撑能力。以京东云混合数字基础设施为底座,以AI、IoT、区块链技术为通用模块,为客户搭建集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能力的综合科技平台。 三、模式创新,从“1+N”到“3+N3” “‘N3’,代表的是非常多的供应商、非常多的核心企业、非常多的采购商。” 不同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了3+N3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其中前面的3代表平台服务的金融机构、企业、政府三个客户群体。通过平台多维度的产品能力、服务能力、场景能力,提高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的供应链金融效率。“N3”则代表,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中,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和零售商没有主次之分,充分去中心化,没有“1”,更多的是加乘效应。 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构建的“加乘效应”也为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纾困解忧的机会。 许雄飞在采访中表示:“针对一部分附着在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平台希望能够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配合,更好的解决中小微融资服务。对于在链属以外的中小微企业,平台也能根据数据的能力、技术能力,对那些没有主体信用、没有产品抵押的企业提供融资。” (作者:雨亦) |
本报讯 由省科协与省直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举办
机器狗组团舞狮 人形机器人在千年古迹陪玩 无人机用方言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