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心脏”——活塞,每一秒都在承受着烈火烹油般的交变负荷,其性能直接决定着装备的“生命力”。在曲阜经济开发区,曲阜金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皇科技”)用自主研发的Al2O3-TiC/Al复合材料活塞,以微米级的精度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不仅撑起国内装备的“动力核心”,更让“中国心”在国际高端市场跳动得愈发强劲。 8月7日,金皇科技机械加工车间,机械臂如舞者般精准挥舞,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却悄无声息。检验中心内,三坐标测量机的探针在活塞表面游走,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将误差牢牢锁在微米级。“这批发往俄罗斯的两万件活塞,每一件都经过精挑细选。”机械加工一车间主任宁洪磊指着流水线上的产品说,公司的二冲程小缸径活塞全自动化生产线属国内先进,人工减少一半,合格率却飙至99.8%。 这个藏在曲阜的民营企业,每年产出2000万只活塞、1000余种型号,从摩托车到重卡柴油机,撑起了多条产业链的“生命线”。而真正让金皇科技跻身行业领军者行列的,是其握在手中的“硬科技”。 “活塞虽小,却是‘工业体温计’,工况越恶劣越能检验真功夫。”创新研究院院长颜君衡拿起一只复合材料活塞,其表面泛着特殊的金属光泽。这款自主研制的Al2O3-TiC/Al复合材料活塞,通过突破材料配比与成型工艺瓶颈,将故障率硬生生降低40%以上。在高转速、高负荷的“极限考验”中,它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让阿特拉斯、日本丸山等国际巨头刮目相看,如今已成为这些企业的稳定供应商。 在行业内,一段拆解视频备受瞩目:某摩托车博主拆解行驶16万公里的豪爵AFR发动机时,金皇活塞的裙部车刀纹依然清晰如初。“这就是复合材料的威力。”颜君衡自豪地说。该系列产品占据公司产量半壁江山,不仅获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其制备技术还拿下国家发明专利,入选科技部火炬计划,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行业公认的技术标杆。 山区车辆运输的“痛点”,也是金皇科技研发的创新点之一。“重庆等地山路陡峭,载货摩托车发动机常因超负荷运转导致活塞顶部击穿。”公司负责人樊晓宏回忆,研发团队扎根实验室数百天,终于攻克活塞顶部陶瓷化与裙部减磨层两项关键技术,为行业难题开出“金皇药方”。 在高温实验室里,陶瓷化活塞正经受1000℃火焰的炙烤,冷却后依然完好无损。“我们用高压微弧放电技术,给活塞顶镀上一层‘陶瓷铠甲’。”颜君衡解释,这层历经光电、化学多重锤炼的保护层,能大幅阻隔热量传递,让活塞在极端工况下寿命倍增,减少山区车辆半路抛锚的窘境。 而裙部的减磨层技术,则给活塞装上了“润滑羽翼”。研发人员历经无数次试验,研制出含二硫化钼的特殊涂层,让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阻力显著降低。“车辆频繁启停、变速时,这层‘保护膜’能大大减少磨损。”颜君衡说。 从改写行业标准的复合材料活塞,到守护山区运输的“双技术”,金皇科技50余条现代化产线每天都在续写着企业的创新答卷。“未来我们会持续深耕新材料、新工艺,在赋能济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更多‘中国造’活塞走向世界。”樊晓宏的话语里,透着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更藏着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底气。 (大众新闻记者 孟一 通讯员 夏明星) |
近日,金桥开发区的智能船舶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迈润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1日讯 近年来,金乡县牢牢把握科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