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高新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总牵引,锚定国家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东数西算”工程、区域协调发展等三大国家战略落地,通过集聚科创资源、激活市场主体、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双向赋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韶关高新区持续完善创新载体布局,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5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为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坚实平台支撑。 在高端资源对接方面,园区积极引进海内外上市企业投资项目20个,并与鹏城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9个院士团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同时集聚17家研究院所及1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创新“智囊团”阵容不断壮大。 人才支撑同样扎实。依托区域内17所大中专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9.95万人),园区构建起“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持续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石。 作为韶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韶关高新区以全市0.37%的面积,集聚了近30%的优质企业,创新主体梯队效应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占全市总量的28.1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含重点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2家,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排头兵”。资本市场方面,园区现有上市企业2家,其中欧莱新材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韶关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彰显了园区企业的创新硬实力。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韶关高新区精准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集群效应不断增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华为、腾讯、百度及三大运营商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目前已形成5.06万PFLOPS的智算承载能力,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在华南地区的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新材料产业以宝武中南钢铁、韶冶、欧莱新材等企业为核心,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新材料供应基地,产品覆盖多个高端应用领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则汇聚了比亚迪、中机重工等企业,构建起“原材料—零部件—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生态,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接下来,韶关高新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老工业城市政策优势,加快建设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先行区;推进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的智算高地;深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全力构建广东北部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新韶关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徐慧语 |
8月26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共有206项(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5日电(殷丽娜 王欣竹)8月24日,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