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首届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大会上了解到,浦东首次将“揭榜挂帅”机制创新延伸至科普领域,首批32个优质项目上线,加速浦东科普成果从“公益展示”向“市场转化”的关键跨越。
“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计划”同时发布,依托浦东在“揭榜挂帅”机制上的先发优势,以五大战略目标构建全链条制度保障,推动科普转化机制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闭环,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科普从“产出”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浦东十分注重厚植科普土壤,我们此次在国内首创将科普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平台,是希望打通以往资源对接的‘堵点’,在供给端和需求端搭建沟通的桥梁。”区科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前期征集遴选,共有106个意向转化项目报名。最终,32个优质项目正式纳入最新上线的“浦东国际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科普成果专区”。随着专区的推出,将为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从需求发布、成果匹配到合作落地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构建起高效协同的科普成果转化生态。
对此,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安宏认为,浦东首创的“揭榜挂帅”机制,让科普项目推广得到了更广泛的资源支持。“在浦东科经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了海洋宝贝系列故事丛书以及海洋蓝碳和绿色低碳生活科普课程研发,在社区和学校开展了700多次活动。”安宏说,“这一次我们将‘少儿海洋蓝碳公众教育项目’放到了‘揭榜挂帅’平台上,希望这项科普活动被更多人知晓,放大活动效应。”
平台首秀即显成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学校、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建平中学等4对主体完成签约,实现科研资源与教育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市场化展示加速成果与需求匹配,为转化落地按下“快进键”。
“以往‘藏在深闺’的优秀科普作品、技术和方法,如今有了一个市场化、规范化的展示撮合平台。”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生物医药平台副主任董懿表示,此次实施科普成果转化,有效打通了科普从“产出”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浦东在科普领域先行先试的又一重要实践,为全国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机制创新从“顶层设计”迈向“落地实践”
长期以来,浦东始终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视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锚定“打造全国科普供给高地”的战略目标,持续深耕科普生态建设,为科普成果转化筑牢“源头活水”。通过持续打造科学实验展演、科普讲解大赛等品牌活动,布局系列科普专项扶持计划,已培育出一大批斩获国家级、市级奖项的优质科普作品,为构建多元供给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计划”新鲜出炉,该计划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在“揭榜挂帅”平台设立科普成果交易专区;二是汇聚优质科普资源,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主体的精品成果;三是畅通转化路径,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操作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四是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成果发布、路演精准匹配供需,培育科普消费市场;五是搭建协同合作桥梁,推动科普创新融合发展。
据介绍,这一系列创新实践的价值不止于“让科普成果落地”,更在于厚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土壤——通过搭建院所、学校、企业与公众的跨界桥梁,推动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充分发挥科普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中的纽带作用。 推动众多创新需求与技术供给“双向奔赴”
浦东“揭榜挂帅”平台揭牌运行两年来,推动了众多创新需求和技术供给“双向奔赴”,一次次的成功揭榜,让不少企业实现了创新需求与技术供给的对接。
截至今年8月底,平台累计发榜项目需求755项,其中企业项目734项,成功打通了创新链产业链双向链接。今年3月,“揭榜挂帅”平台开通2.0版,构建国际化、多元化、生态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拓展、金融创新支持等方面持续发力。
据悉,目前浦东与上海长三院还在合力推出新机制、新举措,承接“揭榜挂帅”平台溢出效应,让更多种子从“揭榜挂帅”平台发芽后,落地浦东成长为“参天大树”。此次延伸至科普领域,正是从“顶层设计”迈向“落地实践”的一次创新尝试。未来,平台将继续深化全球创新合作,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文字:杨珍莹 编辑:施丰奕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
聚势芯突破,智领新纪元!9月24日,202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
红网时刻新闻9月23日怀化讯(记者 杨超 刘顿 通讯员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