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爱群 11月15日下午,《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剧本论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记者 沈爱群 摄) 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国内首部“探索中国古今科技”的系列科普动画,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协、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两弹一星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同时,这部20集的中国科技成果科普动画连续剧,内中有着浓厚的绍兴元素——不仅投资方为绍兴本土文化企业,就连绍兴市科协也是片方指导单位和联合制作单位。 看来,以“名士之乡”闻名的古城绍兴,是要在用现代科普动画方式讲述“超有趣”的中国科技上,“抢”吃第一口螃蟹了。 探索古今科技,重塑科学偶像的方式很新颖 先来看看绍兴人要打造的是怎样一个剧本。 剧情梗概是这样的:该剧以跨时空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现代科学少年陈星遥与古代工匠小鲁班,因时空机器故障意外结缘,携手回收时光碎片、亲历新中国80年科技征程,在古今智慧碰撞中破解谜题、化解危机,见证国之重器等科技成果的跨时空冒险故事。 故事先后讲述了杂交水稻、两弹一星、“奋斗者”号深潜、C919客机、“雪龙2”号科考等探索类科技的“科技为民”;也描述了5G技术、重离子治疗装置、国产航母、东海大桥风电、“天问一号”探火、载人航天工程、高铁网络、深时数字地球(DDE)等硬核科技,覆盖生命科学、算力、交通、能源、深空探索、地球科学等学科;更展现了东风导弹、歼-20隐身战机、攻击型核潜艇、“玉兔”探月等中国科技。 研讨会围绕“科学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传播价值性”这三个关键词,对剧本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朱新梅研究员认为,影视是科普的一个好手段,科普工作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科普动画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在业界完全是个全新的课题。”她说,“很高兴,浙江人开始这方面的破冰之旅了!” 两弹一星研究会理事长张又亮称赞,剧本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探索科技世界,“实现了我们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做到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邱成利研究员则认为,这种童趣化表达硬核科技的生动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当前科普事业要么过于科技化、要么流于浅层表述的“两难”痛点,拉近了科技突破与公众认知之间的距离,“以孩子喜闻乐见、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方式,巧妙地传承了科学家精神。” 融合科技赋能,这个绍兴女子很能干 从现场播出的《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样片来看,该剧受众对象主打6-10岁的少年儿童,每集15分钟,总共20集。 据了解,该剧目前已完成第一部20集剧本的整体架构。其中前3集核心剧本已完成第三轮打磨。 同时,该剧已在国家广电总局完成备案。在播出渠道方面,也已与央媒、省级平台和头部商业媒体等达成初步合作意见,并同步启动了多语种译制筹备,计划第一部20集2026年上映,实现“国内全平台覆盖+全球发行”的传播布局,让全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由绍兴本土培育成长起来的企业未蓝文化投资。潮新闻记者也了解到,绍兴未蓝文化创始人蒋珂璘是嵊州人。在此之前,她率领的原创动画团队已扎根动漫行业15年,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动画影视版权国际发行的团队之一。 “近年来,我们聚焦动画、纪录片、短剧三大内容品类,建立了从内容筛选、本土化适配到译配发行的完整产业链。”蒋珂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将数万分钟作品翻译成15种语言,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在原创项目开发上,蒋珂璘团队已成功为上虞打造《土波兔》、为新时代富春山居样板开发《小神驾到》、为舟山普陀创作《桃花猫和东海鱼》、为湖州南浔设计《奇幻水晶晶》、为衢州培育《南孔爷爷》等系列IP,形成了“IP带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有效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 《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海报(记者 沈爱群 摄) 说到正在打磨的《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剧本,蒋珂璘表示去年她们与浙江大学共同成立“生成式人工智能联合研发中心”,重点研发AIGC在影视行业的创新应用。“其中的剧本智能生成、文生视频自动化、AI配音配乐及多语种译配等关键技术,均已用到《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剧本创作之中。” “如何让‘中国科技成果’这样的宏大主题,真正走进6-10岁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我们更期待通过这部作品,让孩子们‘追星’大国重器科学家。”蒋珂璘说。 深度联动场景,绍兴科协的地方实践很有料 让记者稍显惊讶的是,绍兴市科协以该剧的指导单位和联合制作单位的角色,亮相剧本研讨会现场。 而且,绍兴市科协还特别联动绍兴市科技馆,将其专属IP“小飞马”纳入剧情,“近水楼台”体现了浓浓的绍兴元素。“小飞马”,是绍兴市科技馆于去年底推出的品牌IP新代言人。此前,由50个科学实验汇编而成的科普图书《小飞马酷玩实验室》,已成为当地基层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素材。 在剧中,“小飞马”司职小型AI飞行助手,擅长时空导航、数据分析,可以辅助现代科学少年陈星遥和古代工匠小鲁班解决科技难题。 中国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长郑念,在研讨会上特意点赞了绍兴市科协在推动科学普及的“三中心一高地”建设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他说:“此次动画以‘国之重器’为核心主题,系统呈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既是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生动诠释,也是绍兴融入国家科普体系、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务实之举。” 对于本次“触电”科普动画连续剧,绍兴市科协副主席宣懿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科普工作,尤其是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内容创作,正是打通国家战略与公众认知的关键桥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绍兴市科协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这一优质科普动画项目,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即: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跨时空对话、科普内容与教育使命的双向赋能。”宣懿范说,“如何将‘硬核科技’转化为‘柔软故事’,这是对科普创作能力的重要考验,也是新时代科普内容应有的方向。” 据了解,作为指导单位,绍兴市科协不仅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动项目与绍兴市科技馆、“小飞马”科普品牌等场景深度联动。未来,他们还将助力动画从屏幕走进课堂,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打造“可观、可感、可参与”的立体化科普生态。 “我们期待,《国之重器:中国科技超有趣》不仅能成为一部标杆性科普动画,更能成为:一座桥,联通科学知识与孩子心灵;一扇窗,向世界展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开放;一颗种,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报国的理想。”宣懿范说。 |
近日,“全球南方媒体伙伴”机制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球视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11月11日晚,首届中国(渠县)户外纺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