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一部研究平定历史文化的乡邦文献

新资讯 2021-4-1 12:55 西部文明播报 41 0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能守护好文献典籍的时代,物质文明必有厚度。”2017年中央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三晋文化研究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学术文化优势,在实施意见的过程中做点什么?大家知道,现在的阳泉市,实际上是过去的平定县和盂县两个县的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甚多。如何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再次突显平定文献名邦”“山西文化数二定,二定文化数平定和盂县忠义之邦、进士之乡在三晋大地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千年平定和仇犹古国这块广褒丰腴的土地上继续焕发出靓丽的光彩。为此,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与政协平定县委员会协商,组织有志于平定历史文化研究的诸多学者,启动了搜集、整理、编纂此书的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这部厚重的《平定传世文钞》呈现给大家。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平定历史悠久,文脉延绵,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传有女娲炼石补天之远古神话、扁鹊悬壶济世之鹊山遗址。从春秋赵简子修筑平潭城到秦始皇始置上艾县,从唐代更名广阳县到宋初设立平定军,从清雍正年间升直隶州到1911年恢复县制。县治传承近千年,悠悠古州七百载,迄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长城横跨域东,秦时即通驿道,苇泽关、娘子关、故关、固关系历史上重要的关隘,测石驿、平潭驿、甘桃驿、柏井驿为古代四大驿站。春秋赵简子筑古城于平潭、汉韩信屯兵榆关出故关背水一战破赵、唐河东节度使张奉璋镇守承天军、宋太宗赵光义征河东灭北汉首克广阳、明农民义军破固关进军北京,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山西、阻击日军西犯的娘子关保卫战、百团大战的主战场等,都发生在平定境内,这些历史上的风云际会,给平定留下了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是因科举而享誉三晋的文献名邦;是大唐王朝建立有功之臣王君廓、元朝中书左丞吕思诚、地理学家张穆、近代妇女运动之先驱石评梅、科学院院士张沛霖、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当代科幻小说大家刘慈欣之乡梓故里。这里是唐代裴度、韩愈,宋代韩琦、司马光,金代赵秉文、元好问,元代吴镇,明代董其昌、李东阳、王士贞、乔宇、顾炎武,清代傅山、陈廷敬、于成龙、孔尚任、金农、祁雋藻诸多社会名流,乃至清代的康熙皇帝和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驻足和关注之地,他们都曾为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不朽篇章。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清简,好尚文章,享有文献名邦”“名关秀水之美誉 。



《平定传世文钞》是一部以辑录平定历代传世文章而彙集的一部文献资料书。顾名思义,《平定传世文钞》之平定,是区域概念,是指县治传承近千年各个历史时期的区域范围;《平定传世文钞》之传世,是指历代传世之华章名篇,这些传世文章是散落于民间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承载着的不仅仅是一段过去的历史,更多的是先人们的文化密码;光绪版《平定州志·艺文序言》有平定科名甚噪,而能读书著述者鲜,自宋元以来,间有作者,其书既不传,而其人之底蕴固无由窥见云。至于诗、古文,技之一耳,士或以此知名,而旧所载者几居志之半,繁紊殽杂,故不能无讥焉。今分为二类,而非必其信今而传后也,亦以备一郡之文献云之表述;《平定州志·艺文书目序》也曰:元明以来,乡先辈有著作者如吕思诚、张修己、张三谟、曹命诸公,而传于后世者惟碑铭庙记之文而已,而至于撰著成集之书,皆久而不传。百余年间,惟纂修《州志》之张佩芳所著《翰苑集》《希音堂集》,以及其孙张穆之《顾阎合谱》等书,宏深博雅,脍炙人口而流传亦远。至若或仕宦倦游,或林下终老,凡著作有功于经史者不少,而不尽付诸梓人传流后世,录其目于左,亦不没人之善意云。以上两文皆有流传后世之说。再查所选吕思诚、张修己、张三谟、曹命诸公等所流传之文章和《平定州志·艺文》所录之文体类型,我们将此书定名为《平定传世文鈔》,并将书中辑录文章,按内容厘为志书辑要、名贤纪事、诗词歌赋、庙宇碑刻、谱牒序跋、祠茔碑记、例言规训、墓志碑表、诔文行述、圣谕寿序、告文碑记、谱牒述略十二种十五卷,按分类编排。

此书上起北朝,下逮当下,跨度达1500余年之久,共辑录各类文本1677篇。其中志书辑要共辑录文本4273则;内容主要为平定历代志书序跋、有关方志对平定主要风物、山脉、河川、关隘、战事、战例和个别著名人物的简述与辑要。通过这些文本,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元中书左丞吕思诚和清代古文家、地理学家张穆这两位世界级历史人物的风采,了解到平定山川风物和关隘的历史沿革,还仿佛能看到,明代延论,清代王祖庚、德保、徐浩、陶易、姚学瑛、戴衢亨、蔡廷弼、金明源、张佩芳、葛士达等历代贤达前赴后继、孜孜不倦的修志身影,还仿佛能听到发生在本土历代战事的隆隆炮声和短兵相接、人喊马叫的厮杀声……从而激发我们见贤思齐的民族特质,激发起我们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名贤纪事主要有军使题记、要塞纪事、历史评述、水利纪事、城池纪事、文庙纪事、书院纪事、义学纪事、楼阁纪事、奏章选录、名人传记、著作书序、关隘综述、筑路纪事、矿物策论、草豆纪事、回忆纪事、景物述评等文本91篇。

诗词歌赋辑录的主要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祭诗、行旅题记诗等603首。其中,唐代的王昌龄、王维、卢纶、王起、韩愈、刘禹锡、杜牧;宋代的韩琦、司马光、郑獬、苏轼、刘著、陆游、赵蕃、岳珂;金代的周昂、赵秉文、元好问等诗作者皆为诸代诗坛巨擘,所留诗篇为平定增色甚多;宋韩琦的《过故关》《柏井路山桃盛开》《黑砂岭路》《过测石驿》《出山口》五律组诗,再现了宋代边将在明媚的春日,率部行进在平定万山丛中的历史场景,诗既写出了军队在行军中的旌摇骑拥的壮观与威武,也写出了一路山桃盛开、农夫春耕、榆关道黑砂岭的道路艰险、山农骇车骑,儿女满庄墙的围观,进而抒发了自己忠君报国、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其诗句凝练,使人读来印象深刻。金赵秉文的《游悬泉赋》措辞隽永,足可与苏轼的《前赤壁赋》相媲美;元好问的《阳泉西谷》《乡郡杂诗》和《论诗三十首》更是诗句优美,感情真挚,论据精辟,至今仍脍炙人口。

本书辑录的庙宇碑刻,共计778篇,真可谓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最早的寺庙碑刻文本是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前510),平定乱流村西之开河寺石窟刻于开河寺大雄宝殿佛座的《安禄交合村邑子造像记》;碑刻型制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是龙庄五代天佑十年(913)节度判官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赐紫金鱼袋王缄撰写的《封白鸡山记》碑;记载自然灾害最早的石碑记录是冶西二郎庙保存的《灵显王感应记》;王缄撰《白鸡山白雉碑》,以优美之文辞,记录了白鸡山并祠因后唐李存勖于此猎获白雉而得名历史缘由,为后世所传颂。北宋至道元年(995),判官兼通判吴表徵撰写的《大宋平定军葬舍利佛骨塔铭并序》,记述了平定西回村发现舍利及宋太宗赐令建塔安葬五万粒舍利子一事,震惊了佛界。《河底镇修堂记》碑文明确记载天主教传入此地的时间为光绪二十年(1894)及河底镇天主教堂创立一事。境内其他庙宇碑刻,因风雨剥蚀及人为损毁甚多,然其中亦不乏珍品。北齐天宝四年(553),石门口长国寺由燕州释仙书的《李清报德造像碑》,其书法艺术独到,堪比龙门二十品;其内容不仅佐证了北朝风靡一时的造像报德的文化现象,也为研究东魏、北齐时期平定地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即使那些看似简单的修葺庙宇布施碑,也可大致看出一个村至少在多少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以及他们的人口规模、族群姓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也可以说,这些碑刻都是这个村一部活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可借鉴的现实意义,对于考查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抢救传统文化意义非凡。

本书对告文碑记辑录文本共178篇,其内容有官府晓谕、村民公议罚饬、禁伐古柏的告示、严禁赌博的公告、严禁庙下采煤的通告、禁止男女相杂观戏的规定、置地救济族人之碑文、村中资费摊派之原则、募款用度之细目等等。

本书辑录之墓志文本达152 篇,其记载非常详细,包括生卒年月、上下世系、中举登科时间、婚姻状况、职官头衔、政绩功勋,墓园属地等,这些史料是正史不能具备的,尤其是墓志、墓表大多由当时负有盛名或有一定职务的官员所撰,如吕思诚、郭铉、杨杰、王琼、乔宗、吕楠、阎朴、白思诚、李愈、张三谟、孔天胤、延论、任质淳、张穆、蔡子璧、祁隽藻、蔡侗、石铭等。其墓志的书丹篆额也出自当时名人之手,且件件都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唐朝开国将领王君廓武德八年(625)为其祖父王劢所立《王劢墓志铭》,距今已近1400年,是平定境内发现最早之墓志铭。《副使冯大来墓诗刻》,为元好问挽墓主人七律诗一首。据张穆校刻《遗山集》注云诗刻在阳泉北岭围漥冯氏墓香亭上,遗山亲笔也。清三朝帝师、宰相祁隽藻于咸丰元年为大阳泉村清著名学者、地理学家张穆撰写《平定州张石州先生墓碑》,仅用60余字,就精辟扼要地勾勒出张穆之一生,殊为难得。清刑部候补主事何秋涛、翰林院编修何绍基撰文并书丹的《张石州先生墓志铭》,记载了张穆行迹,尤其是关于他与阮元、莫宝斋、程春海、祁隽藻、俞正燮、魏源、赵振祚、陈师、许瀚、王筠、罗士琳、郑复光、徐有壬、徐松、沈尧等时贤名士交往友情的记录,弥足珍贵。

文化是文明的根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得以长期发展并不断保持其特色的重要标志。一个地方的文化,是由诸多要素形成并被所在地区公认而遵从的思想理念与行为习惯,并在历史的延伸中不断传承和丰富其内容,进而相对稳定地支配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境界和物资获取方式。

我们搜集、整理、编纂《平定传世文钞》,旨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效传承、永续利用,进一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美好平定。

是为序!

崔庆和

作者系阳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三晋文化研究员

来源:2021112日山西市场导报

作者/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