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寻访上海成长轨迹之旅”系列活动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启动,一批在上海创业的新上海人和市民参加了本次活动,开始通过行走进一步了解城市。
图说:活动现场 官方图 吴越文化和楚文化曾经覆盖在这片土地上,秦汉以后府县治制的建立,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留有大量红色印迹,反映早期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腾飞,使这座城市屹立在世界都市之林。 据活动策划者、文化学者潘大明介绍,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不少市民,对上海城市形成、成长过程并不十分了解;许多新上海人对此了解更少。这种状况的改变,用简单的说教的方法告知,效果并不好,请新上海人和市民亲身参与寻访它的成长轨迹,获得感受,从中得到启发,不失为良策。“我们为寻访路线设置了寻根篇、百年建筑篇、近代工业篇、红色记忆篇 、腾飞篇、美丽乡村篇等六个系列,基本上能够展示上海发展的脉络。以历史进程为线索深度解读上海,目的是让市民形象、生动地了解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青浦崧泽博物馆、松江广富林、市区内的大镜阁、杨浦近代工业遗迹、普陀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址、五卅运动纪念碑、中共一大会址等都在寻访范围内。 一位参加启动仪式的新上海人在参观了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后表示:“寻访活动的第一站,就使我了解到上海的历史原来与我的故乡滁州一样悠长。我还会继续参加后续的寻访,增加自己在上海拓展事业的信心。” 本次活动由文汇报社、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上海万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通志馆、青浦区文联、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市滁州商会、徐汇区图书馆等举办。整个系列活动将于今年底结束。(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
核心提示 关于福建连家船民,新近出版的两本书《上岸三部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4月13日,“华夏考古讲坛”揭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