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迟霄航 “五天四晚,一共是4200元,放心,纯玩团。” “我有记者证,可以免景区门票,能不能再优惠点?” “记者啊,那我给您换一个行程,这个团暂时不能接待您……” 与某平台客服聊天截图。资料图 近日,一位新闻从业者向记者爆料称,其在网上团购预订四川一家旅行社时提到自己是记者,结果被客服临时换团。 那么,旅行社在担心什么? 旅行社:记者得去“真正”纯玩团 新闻从业者何先生表示,最近自己要休假,想出去旅游,便在网络平台上订购了四川一家旅行社去九寨沟的团。 海报上说得挺好,什么“纯玩品质0购物”,什么“错峰懒游晚出发”等等。何先生也很满意:“这种团一般自由度比较高,而且不用每天起大早赶行程,很多人都报。” 旅行团详情及报价。资料图 然而,当何先生向客服表示,自己持有记者证,行程内景区可能免门票、总价能否再优惠时,客服却发来了另一个团,称之前说好的那个团不接待了。 在何先生的追问下,客服表示:“之前团里有车购,导游会推一些土特产什么的。您若参加,怕被曝光。”客服还建议,像他们这种“身份”,最好去那种“真正的纯玩团”。 与某平台客服聊天截图。资料图 之后,何先生又通过相关平台咨询了一家名为“中国国旅Luck旅行”的旅行社,结果与之前那个旅行社一样,说好的“纯玩团”,一听是记者,又被拒绝了,对方让他走“100%的纯玩团”。 现在旅游公司基本都不接待记者 旅行社拒绝接待记者、律师等职业人群已不是第一次。 7月18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通过相关平台向云南一家旅行社咨询跟团游情况。客服表示,云南导游负面较多,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待记者,担心给旅行社“招黑”,“现在的旅游公司,基本都是不接待记者的。” 律师:区别对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纯玩团”不纯玩,记者成了不受欢迎的游客。 对此,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文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旅行社经常会在团购产品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对个别类型的群体进行差别对待,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对消费群体区别对待,不仅涉及地域歧视和职业歧视,破坏了市场秩序,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左侧白色拱门以流线型钢构演绎海浪韵律,六根镂空钢管恰似
红网时刻新闻4月23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罗接生)在张家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