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古建筑营造——传统建筑构件之美

新资讯 2021-2-24 12:49 古建家园 39 0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源远流长,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几千年来,建筑杰作不断涌现。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变化多样的形式令人赞叹。这些特色的古建筑构件,你了解多少?

飞檐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多指屋檐翼角向上翘起,如飞举之势,《诗经》有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

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斗拱

斗栱,又作斗拱,别称斗科、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雀替

所谓雀替,鸟雀替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

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雀替的雏形在唐代之前就已出现,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叫绰幕,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雀替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

鸱吻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为中国神兽,龙的第九子。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多有装饰小兽,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不仅能加固房脊,还有避火灾之意。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照壁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外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屏风墙"

照壁以形论有一字、雁翅、撇山、座山,以材质分有琉璃、砖石、木瓦。唐时,照壁之美就已惊艳世人,诗人司空曙有云母屏风光照壁之叹。

铺首衔环

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汉代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在民间门扉上应用亦很广,为表示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

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其形制,有冶蠡状者,有冶兽吻者,有冶赡状者,盖取其善守济。又有冶龟蛇状及虎形者,以用其镇凶辟邪。而兽首衔环之冶,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作虎、螭、龟、蛇等形。

门当户对

门当是中国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在古代,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十分森严。大门两侧,放置门当。圆形为武官,象征战鼓;方形为文官,象征砚台。

户对,中国传统建筑构建之一。与门当相对,为门楣上突出之柱形木雕(砖雕),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因一般成双数出现,故名户对户对仅为官者的院落才有。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

根据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门当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又因为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

瓦当

屋檐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者,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者,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的圆形或半圆形挡片。

青砖黛瓦之美,让人倾倒。唐代瓦当以圆形居多,常以植物花草为纹饰。长沙央著的瓦当,轻灵秀美,令人想起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诗句。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