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荔波县玉屏街道水浦村村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多块“国字号”牌子。 “这些‘牌子’为村子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说起这些“牌子”,水浦村支委委员吴照婧就十分自豪。 水浦村距荔波县城10公里,是中国传统村落,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主要居住有水、布依、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辖9个村民小组。 辖区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和马尾绣,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水浦古建筑群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技艺和水族卯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水浦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好水葩、水浦民宿点和贵州首部大型山水实景篝火演艺《大美黔秀》,实现了年游客量达8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500万元以上,为当地群众解决长期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发展农家乐6家,让农户吃上了旅游饭,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同时,还抓好红色美丽村庄和特色田园村庄建设,以红色文化、传统村落、民宿旅游为核心,结合水族特色民俗文化,打造集恩铭精神、主题教育、研学体验、乡村田园观光于一体的“红+绿”特色旅游村寨,将村庄发展定位为“恩铭故里、初心水浦”,以“一心,一环,五片区”为总体思路,即以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为核心,以道路串联各个片区和景点形成旅游体验环,配套完善红色文化体验区(党性教育体验区)+特色民族村寨体验区+休闲科普体验区+生态康养度假体验区+林下经济观光示范区。 “目前,‘红+绿’特色旅游村寨正加紧施工中,力争今年实施完毕。”吴照婧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毕文君 编辑 王维维 二审 莫宇 三审 张发扬 |
当前,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近年来,注重“慢旅行”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