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下沉式旅游”的信号,“小地方”收到了吗?

新资讯 2023-6-1 18:30 中国旅游报 20 0

下沉式旅游的兴起,代表着旅游市场进一步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常规旅游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和旅游乐趣,成为更新奇的体验和更高级的追求



五一假期过后,一些热门旅游城市持续火爆、人气十足。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以往不太知名的小地方借助差异化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打造独特消费场景,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一现象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下沉式旅游


下沉式旅游兴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于广大中小城市和地区,特别是非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来说无疑是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从总体趋势看,下沉式旅游是文旅融合持续推进的结果。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和模式悄然改变,从狭义游山玩水迈向广义文旅融合,从传统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发展到万物皆场景、处处皆可游。底层逻辑的改变,极大地丰富了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为下沉式旅游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下沉式旅游的兴起,代表着旅游市场进一步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常规旅游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和旅游乐趣,成为更新奇的体验和更高级的追求。下沉式旅游打破了以往观光式旅游猎奇为主的心理,让旅游目的从过去的长见识、尝新鲜转变为如今的放空自我和沉浸式体验。


从具体形态看,下沉式旅游是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和主流游客群体之间的双向奔赴


一方面,不少县城、乡村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更加小众化,能够让人们在出行集中的节假日避开拥挤的人群,获得更好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同时在门票、住宿、饮食、购物等方面更具性价比优势。


另一方面,下沉式旅游与正在崛起的Z世代群体在某些特质上高度契合。Z世代群体成长于物质生活丰富且信息爆炸的时代,善于利用网络对比和研究,不跟风、不盲从;他们在成长中见证了祖国的强盛,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Z世代群体而言,好的性价比是标配,同时更懂得追求放松治愈,远离喧嚣,期待好玩、有趣的体验。这些诉求在下沉式旅游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此外,社交平台的发达也让那些隐藏在小地方的美景、美食等资源得以让更多人看到,使得线上的流量更容易转化为线下的旅游行动,对下沉式旅游成为一种趋势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广袤大地上处处都有讲不完的故事、看不够的风景。这些在当地人看来习以为常,而在其他地方的人眼里却是别有一番风情,值得不断探索、挖掘。此外,这些基于精神、历史、文化独特概括的具象表达,通过旅游等外在方式能够更好地串联在一起,变得更加鲜活;那些隐藏的风景、久远的历史,也通过不断与旅游融合,加快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靠近、认识和品味。


从这个意义上,面对下沉式旅游机遇,对于小地方来说,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相关地区文化和旅游行业要跳出束缚,找准定位,重新审视本地资源,把握Z世代等消费群体需求,制定发展规划、练好内功,努力推进产品和业态创新,着重将好的地域文化和传统展示出来,让文化和旅游产品具有更强的社会价值和情感触动能力,给予游客更多精神上的慰藉和洗礼。


首先,要顺势而为,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在通向做大做强文旅品牌众多道路中,明确建立独特城市形象的路径。要集思广益,量力而行,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止步不前,错失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旅游品牌的时间窗口


其次,要练好内功,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好下沉式旅游区域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承载能力不足、旅游营销不够精准等问题,提升服务接待能力,避免因游客踩坑等负面舆情发酵而造成的功亏一篑


再次,要树立差异化发展思路,在千城一面中回答好我是谁问题。始终紧扣自身特色,着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产品服务体验,形成和强化当地的品牌辨识度,通过加大业态创新、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最后,要学会借舆论热点做好持续引流,实现文旅业态、区域发展和民生建设的多方共赢。(作者: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 马振涛;编辑:宋雨秋)


来源:中国旅游报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