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中,全省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共接待游客1679.1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占比超过六成,达到1043.77万人次。在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和多样的旅游体验带动下,不仅省外游客纷至沓来,省内游客也成为消费主力军,共同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18日上午,记者从湖南省文旅厅获悉,中秋假期3天,全省共接待游客1679.1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043.77万人次,占62.16%,一日游游客635.36万人次,占37.84%;省外游客197.09万人次,占11.74%,省内游客1482.05万人次,占88.26%。假期三天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为1.652天,省外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为1.71天,本省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为1.65天。根据银联商务大数据建模分析,全省游客人均每日花费为570.25元。经测算,中秋假期3天,全省游客总花费达134.14亿元。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迎接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和中秋节的到来,全省各地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惠民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体验。衡阳三湘衡韵·花火市集以“灯会+市集+活动演艺”的形式,再现了历史繁华景象,让游客在沉浸式夜游中感受衡阳文化的独特魅力。益阳南湖欢乐水岸则举办了“洞庭渔火季·首届大学生沙滩音乐狂欢夜”等活动,伴随着南湖的夕阳和沙滩音乐会,游客们尽享湖畔美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 全省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也充分发挥阵地优势,推出了多场文化惠民活动。益阳市博物馆举办了“妙趣中秋游·益博赏月夜”中秋活动,穿汉服、做灯笼、祭圆月、放花灯等传统活动让游客们充分感受到了中秋佳节的浓厚氛围。零陵花鼓戏剧团和洞口县文旅广体局也分别开展了文艺演出和文化进景区活动,为游客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周边游、探亲游成主流,乡村旅游景点人气爆棚 中秋假期期间,游客出行主要以返乡和本地周边县市区旅游为主,自驾游、探亲游、家庭游成为主流趋势。许多家庭选择外出聚餐、娱乐、垂钓等方式共度佳节,本地游客成为城郊农家乐、民宿、露营地消费的主力军。各地乡村旅游景点的农耕体验区人气大幅增长,成为了假期旅游的一大亮点。 洞口县古楼驿景区开展了“千里明月,乐享中秋”游园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凤凰县北门码头则举办了中秋舞蹈活动,游客们可以乘坐湘见沱江夜游船,参与水上灯会、猜灯谜、看表演等互动环节。东安县推出了绿色生态游、休闲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高岩景区和银华农庄也分别开展了环湖生态游、打糍粑、户外磨豆腐、做月饼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与传承带动明显,非遗元素融入旅游 在中秋假期的旅游活动中,非遗元素的融入成为了一大亮点。长沙市非遗馆举办了“江上生明月——长沙非遗中秋游园会”系列活动,包括传习体验、皮影戏专场演出、湘绣传承展览等,让游客们在欣赏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参与到了互动体验中。益阳天意木国景区则推出了千年金丝楠木悟空西游记、千年非遗打铁花秀等主题活动,让游客们在视觉与味觉享受之余,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岳阳、汩罗市等地也分别开展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拜月祈福、猜灯谜、非遗文创市集等,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怀化市博物馆和郴州也分别举办了中秋主题活动和历史文化节,将文博知识、非遗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游客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中秋假期全省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周边游、探亲游成为主流趋势,乡村旅游景点人气爆棚。同时,非遗元素的融入也为旅游活动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应继续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
当前,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近年来,注重“慢旅行”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