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迎来爆发。在线旅游预订平台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仍是入境游核心目的地。 连日来,记者了解到,面对入境游市场的火爆,从城市到企业机构主体,成都正在从便利化、舒适度、吸引力、体验感等维度优化提升入境游体验,并以多元文旅场景接住入境游“流量”,将其转化为消费活力。 外币支付、离境退税服务优化 外籍游客购物消费更顺畅 这个假期,来自西班牙的Juan在成都春熙路商圈的一家中餐厅用餐时,从服务员处了解到,餐厅支持直接刷外卡消费。“我常用的Visa(维萨)和Master card(万事达)都可以直接在成都的餐厅刷。”惊喜之余,他最终选择通过绑定外卡的支付宝结了账。而在成都SKP,荷兰小伙Portengen在购物后前往商场内的“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迅速取到了退税款,可以将这笔现金继续用于消费。 让外籍游客满意的体验,源自成都支付服务便利性的提升。2024年,入境外国游客在蓉消费约16.17亿元、同比增长300%,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瞄准入境游市场散客化、年轻化等新趋势,成都正在进一步提升入境游服务便利化水平。 漫步于春熙路、交子商圈、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等重点商圈,可以看到,大部分商家把支付指示牌摆放在了显眼位置,明确支持刷外卡、使用人民币现金或数字人民币等。买一杯咖啡、吃一顿美食,购买文创产品、服饰化妆品、电子产品,外籍游客都可体验到“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的移动支付便利。 目前,成都联合微信、支付宝、银联国际,推动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蓉实现移动支付。这意味着,境外游客和成都市民一样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方式支付款项。全市5086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可提供外卡取现、现金兑换服务,重点商户实现外卡支付全覆盖。 在语言服务方面,在天府国际机场、宽窄巷子、都江堰景区等旅客集聚重点区域设立AI智能翻译屏,面向境外游客提供14种语言实时翻译、问询、金融咨询等服务,重点餐饮企业双语菜单实现全覆盖。此外,离境退税服务正增门店、拓品类、优流程,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已增至429户。 多元文旅场景助力入境游市场 成都的吸引力持续上升 入境游市场升温,态势从年初就已经显现。成都边检站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成都航空口岸接待外国人35.4万人次,同比激增70.18%。 “今年‘五一’假期来旅游的外国游客明显比以前多了。”成都一位地接导游介绍,他所在的旅行社今年“五一”期间接到30几个外国团的订单。他回忆道,“今年开始,我们接的外国团比较多,尤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客人居多,4月份四川的入境游市场非常好。外国团基本会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看大熊猫、看川剧变脸、喝盖碗茶等。” 在240小时免签政策、“即买即退”、跨境移动支付升级等便利化措施的加持下,融合成都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相关数据显示,成都一季度入境游接待增幅超过50%,接待入境旅游团超过5520个,同比增长170%。 社交媒体与开放政策共振,进一步带来市场机遇。有分析指出,内容创作者打卡中国文化地标等内容在海外平台引发热潮,这助力“China Travel”成为全球旅行新趋势。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现存入境游相关企业17.8万余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注册相关企业达9200余家。 这个“五一”,成都依托城市特色打造了多元消费场景,比如“烟火成都”IP线上线下联动的“花局顶流打卡点”,还有夜游锦江的“锦江花月夜”沉浸式文化体验等。“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品尝了美食也看到了大熊猫,感受到了这里假期的氛围,觉得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妮塔表示,希望不久后能再来成都旅行。 在全方位消费服务保障、支付体系优化以及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助力下,成都对外籍游客的吸引力还在不断上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茜 图片 吴茜 责任编辑 罗皓 编剧 黄一可 审核 何晓蓉 |
“五一”假期首日,记者在深圳市盐田区看到,海上“双拥号
4月26日,“浙里出发 趣射阳”为主题的2025盐城射阳文旅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