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州市的乌蒙大草原上,一座由闲置村活动中心改造而成的民宿——醒山民宿,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关于“凉经济”、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生动故事。 走进醒山民宿,首先被其独特的彝族风情所吸引。老瓦片屋顶、传统手工艺品陈列、彝族服饰展厅……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这座民宿的主人浦思,正站在前台,用温暖的笑容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今年夏季的入住率虽然受到暴雨和经济下行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来自川渝、珠三角以及河南、湖北等高温地区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浦思一边翻看着预订记录,一边向记者介绍道,“家庭亲子游是我们的主力客群,占比超过60%。” 六盘水,这座被誉为“中国凉都”的城市,夏季平均气温仅19℃,成为了众多游客避暑的首选之地。而醒山民宿,正是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通过差异化分层定价和需求导向调价机制,成功吸引了大量避暑游客。 “我们不仅在携程等平台上设置了弹性折扣策略,还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积极传播口碑,复购率稳步提升。”浦思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信。 如果说凉爽的气候是醒山民宿的天然优势,那么丰富的文化体验则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在醒山,游客不仅可以享受到舒适的住宿环境,还能参与到一系列沉浸式的彝族文化体验活动中。 “彝族篝火晚会和‘乌蒙村秀’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两个活动。”浦思兴奋地分享道,“每当夜幕降临,彝族阿妈和姑娘们身着盛装,沿着民宿庭院巡游,银饰叮咚与彝族山歌交织在一起,游客们手持火把,融入欢腾的人群,一同跳舞。” 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在体验后激动地说:“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太难得了,尤其是带着孩子一起来,他们玩得非常开心,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彝族文化的知识。” 除了篝火晚会,醒山民宿还结合彝族新年、火把节等重要节庆,举办“乌蒙村秀”系列活动,包括彝族歌舞展演、农特产展销、美食品鉴、彝绣体验等,让游客在享受凉爽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醒山民宿的成功,不仅为游客带来了难忘的避暑体验,更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农户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民宿雇佣的6名员工全部来自本地村民,涵盖了前台管家、餐饮后勤、文化向导等多个岗位。“我们根据每位村民的特长因才设岗,不仅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资,还为他们提供了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浦思介绍道。 此外,醒山民宿还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采购”直接收购农户的农产品,确保了食材的新鲜与地道;同时,在民宿内设立“彝风物语”展售区,销售本地手工艺品,为村里手艺人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这种‘乡村经济微循环’模式,让游客的每一次消费都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真实一票。”浦思说。 面对夏季客流饱和带来的服务压力,浦思有着自己的应对策略。“我们会根据员工数量、公共空间容量和活动承载力设定接待‘最优上限’,宁愿为少数客人提供极致体验,也不愿让多数客人感到失望。”同时,还会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推出小团体“微体验”活动等方式,将客流压力转化为更丰富的产品供给。 而对于淡季经营,浦思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乌蒙大草原的冬季有其独特的静谧之美,我们正在策划一系列以‘静’为核心的体验产品,如‘星空摄影+围炉夜话’‘彝家冬日暖食’等。”她介绍道,“我们的目标是让醒山从一个依赖天气和假期的民宿,成长为一个拥有内生文化吸引力、能够提供全天候体验的文化旅居目的地。”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有扩张计划时,浦思的回答显得格外谨慎而坚定:“短期内我们没有迅速复制分店的计划,‘醒山’的魅力根植于这片独特的土壤和彝族文化之中,是无法简单移植的。” 在浦思看来,目前核心任务是深耕本店、打造旗舰,只有当商业模式、服务体系和品牌文化都沉淀得足够扎实时,才会审慎地考虑下一步的扩张。 在醒山民宿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浦思对“凉经济”的深刻理解和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只要找准定位、挖掘特色、坚持创新,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凉都之“凉”,不仅凉在了游客的身上,更暖在了当地百姓的心里。而浦思和她的醒山民宿,正是这股“凉经济”热潮中最温暖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编辑 谢勇勇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
“你还没去抢购吗?重庆富力艾美酒店,五星大厨掌勺的秘制
红网时刻新闻7月17日讯(作者 唐成邦)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