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乐分娩·温情照护——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暨NICU照护研讨会”在深圳美中宜和妇产医院举行。该研讨会邀请了深圳多位新生儿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大家围绕如何提升新生儿早期保健质量、优化NICU照护模式、“生命早期1000天”儿童早期发展管理体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曾担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的周于新围绕《中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专家共识(2020)》,深入剖析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的全流程干预体系。他详细阐述了从分娩前准备、生后90分钟、90分钟至24小时及出院前全流程的精细照护要点,强调 “以母婴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兼具循证依据与实操性的指导方案。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新生儿救治技术。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黄智峰现场就“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的复苏”这一关键课题进行细致分享。她指出,研究数据显示,近2/3的濒死儿经有效复苏后可存活,且幼年时2/3发育正常。她从高危因素识别、复苏前的准备、团队协作、核心操作、用药与监测等维度,系统分享了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关键措施。她强调,团队高效协作与精准操作是成功关键,能显著提升复苏成功率。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国内首家7×24h开放FICare(Family Integrated Care,即整合照护模式)模式的NICU。座谈会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NICU顾问医生张谦慎讲述了FICare模式的起源、国内外循证依据,并与大家分享了具体实施细节,该模式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宝宝住院救治期间的照护过程,父母走进新生儿科不仅是探视,更是对孩子最好的治疗。他呼吁推广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查房、家庭参与式照护,通过多学科医疗团队与有经验家长的共同参与,助力早产儿获得更全面的照护支持。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陈俊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细节。他基于早产儿脑发育存在的多重脆弱性,详细介绍了以NIDCAP(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方案与评估计划) 理念为核心的照护方案。同时,他还重点分享了神经保护的精细化护理细节,如注重产房预热、温湿度管理;日常注重脑灌注控制、体位维持,减少操作刺激;产后 72 小时营造良好感官环境,尽早开展袋鼠式护理;同时,NICU 需管控光线、声音与气味,做好皮肤保护与疼痛干预;通过玩偶陪伴、亲子探视等发展性照顾方式,助力早产儿成长。 深圳美中宜和妇产医院新生儿科特聘专家田鸾英深入解读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SSC)与袋鼠妈妈护理(KMC)的关键理论与实践。她强调,早期母婴皮肤接触(SSC)是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的核心,适用于所有生命体征稳定的新生儿,对启动母乳喂养、稳定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情感连接至关重要。袋鼠妈妈护理(KMC)能有效为早产儿保暖、改善呼吸、促进喂养与生长,并大幅增进母婴情感、提升母亲照护信心。她呼吁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并推广这两种科学、温情的护理方式,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提供更好的生命开端。 深圳美中宜和妇产医院儿科主任何绘敏以《“医育融合”理念下的儿保服务体系探索》为题,系统阐述了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她强调,0-3岁是儿童脑发育的“机会窗口期”,生命最初1000天的健康管理对全生命周期具有决定性影响。 互动环节中,与会专家和医护人员就具体实践中,新生儿诊疗新技术、家庭参与照护、儿童早期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文 | 记者 王俊图 | 主办方提供 |
7月14-15日,2025第十一届全球母婴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大
暑假不仅是儿童择期手术就诊高峰期,更成为提升儿童急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