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每天最爽的事情,莫过于裹挟着热浪回家,然后站在冰箱前开一瓶冰冰凉凉的饮料! 这样的: 图源:网络 或者这样的: 图源:网络 咕噜咕噜,爽死了!但这味道怎么不对呢? 劝你赶紧去漱口!你可能喝了你家孩子的“玩具”。 玩具?什么玩具能这么魔幻,和正常饮料长的一模一样? 不错,这就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款玩具,名字叫做——假水。 图源:网络 假水的包装,就像是缩小版的饮料瓶,瓶体上面印着“芒果汁”,“草莓汁”,有的甚至直接叫做“可口可乐”“RIO”。 里面的液体像水一样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颜色也和真果汁很相似,有的甚至还有淡淡的清香味。 捏起来很像果冻,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但好玩是好玩,安全性还真不能保证。 1 假水有毒 硼元素迁移量超标! 前段时间,央视多个媒体平台相继曝光了多批次假水玩具存在硼元素超标的危害。 图源:网络 根据欧盟玩具安全相关标准,玩具中硼元素迁移量应≤300mg/kg,但这14批次“假水”样品竟然全部含有硼元素! 图源:CCTV2 并且有一款号称“大厂家生产,环保,安全”的新款假水玩具,硼元素竟超标6倍多。 图源:CCTV2 更讽刺的是,这款产品的成分表上标注的全是安全成分! 图源:CCTV2 而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周边是这类玩具的“重灾区”,孩子们就是这些产品最忠实的买家! 图源:CCTV2 很多店家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安全无毒,这都是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 图源:CCTV2 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没有任何的厂家信息,一看就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2 那硼元素超标 会有什么危害? 假水玩具中的硼元素,主要来自于硼砂。 硼砂,是一种常见的廉价起胶剂,具有较强毒性,接触皮肤可能会发生轻微过敏,但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多脏器蓄积性中毒。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唐爱伟指出: 于成人而言,硼砂的中毒量大概是一到三克,致死量是十五克;对婴幼儿来说的话,致死量就是二到三克;对儿童来说,致死量是五克。 图源:CCTV13 上小学的孩子多能分辨,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误吞现象。 但是对于低龄幼儿,这类产品的迷惑性如此强,很容易造成误食,仅仅是接触都可能会造成中毒,都不敢想孩子吃进肚里,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而中毒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肚子疼等,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并不典型,所以有时候很难直接与硼砂中毒联系起来。 3 易硼砂中毒的玩具 不止假水! 除了假水玩具,日常生活中,这两种手指玩具使用率也较高: 1.超轻粘土 2.史莱姆水晶泥 那这两款是否安全? 2019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9年软泥玩具比较试验报告》,最终的结果也不尽如意。 菌菌把调查结果附在下方,大家可以对照甄别: 图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具有生殖毒性,可经过口、呼吸道以及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激素系统,可致男孩“女性化”,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许多防腐剂具有致敏性,若添加过量,幼儿长期接触或误食易造成皮肤过敏、皮炎伤害。 游离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致癌物质。 儿童玩耍过程中,如果有游离甲醛释放出来,可能会对儿童呼吸道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 一年换一茬新玩具,新奇,好玩,解压........等等特性,都不如先做好安全! 所以这类玩具,大家还是要谨慎购买,并且每次使用完一定要立刻用肥皂水洗手。 ”内卷“,这个词近一两年非常火爆。 各行各业都在内卷,玩具行业可能也不例外。 但一味依赖价格优势,丢弃安全底线,势必也走不长久,并且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我们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及时纠正,不要因为侥幸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安全呐。 |
为深入践行“共铸诚信提振消费”的“315”核心要求,2025
近年来,母婴行业市场蓬勃发展,但也暴露出诸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