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19岁嫁人,生13个子女全都培养成博士,活了106岁,家训仅15字 ...

新资讯 2021-11-2 12:05 集彩文化记 32 0

人生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可以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这样说在孩子一生成长之路上,为人父母的才是儿女的首任人生导师。这么说吧,父母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无时无刻的在无形之中熏染着孩子们。因此,从古至今,大家都非常重视家族的父辈们留下的家训。一个好的家训能是一个家族繁荣昌盛,是留给后人最最宝贵的财富。



曾经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一生养育了13个孩子。在她的熏染灌输下,这 13 个孩子最终成为了博士。这个传说中的女人就是王淑珍,一位伟大而坚强的母亲。 19岁结婚,52岁丧偶,独自将众多孩子培养成人才,这样一个贤良淑德的有能力的女人怎不让人钦佩。


1897年,出生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的南通县如皋镇上的一个书香世家。王淑珍自小接受受良好的教育,成长为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 19岁那年嫁给当地富商李浩民。婚后,夫妻感情十分融洽。他们生了5个儿子8个女儿,一共13个孩子。



李浩民很会做生意。从一个小小的粮油店老板,迅速成为如皋镇首富。在李家最鼎盛的时候,小镇里有一多半的铺面都有李浩民的股份。所以嫁给富商李浩民以后,王淑珍就也是时来运转了,不用在为生计愁断肠了,一直过着有人爱有人疼有人遮风挡雨的幸福生活。


1947年,国内的战争已经白热化了,民不聊生。丈夫决定把全家人都转移到台湾去,然后在那里做养鱼场的生意。先安排妻儿过去,李浩民一个人去处理家乡遗留下来的生意。


1949年春节前,李浩民带着自己所有的财产和从家乡买来的一批鱼苗,乘着太平天轮到台湾与妻儿团聚。由于船舶超载,夜间航行,没有航行灯,国内最豪华的游轮在舟山群岛海域与另一艘货轮相撞沉没,包括李浩民在内的900多人遇难。



王淑珍和丈夫的感情非常深厚。噩耗传来,她悲痛欲绝,想和丈夫一起去。但想到年幼的孩子,她不得不化悲痛为力量,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重任。这一年,王淑珍52岁。她的儿女都还小,有的才十几岁,有的刚会学步。丈夫的突然去世,让李这个家庭逐渐陷入了困境。


为了谋生,从来没有干过粗活的王淑珍不得不为一家大户打工,收入微薄。不过,家里的儿女多了点,单身女人抚养起来十分的艰辛。况且,王淑珍打小是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多辛苦,她都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这无疑加重了她的负担。为了弥补孩子的学费,她经常一个人打几份工。



被称为中国侦探的李昌钰是王淑珍的第11个孩子。那时他才刚上小学。他后来回忆起这段艰难的时光,说:那时他年少无知,上学放学照旧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学费不能按时交,而且他妈妈也从来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买过新衣服。这时候,他才明白母亲的辛苦。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帮妈妈卖报纸、送奶,以减轻妈妈的负担。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李博士还是记得妈妈对她的告诫:虽然没钱,但一定要干净。母亲的话,可以说是影响了李昌钰的一生。



王淑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后来,他从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督察。他的薪水不错,可以帮她分担一些生活上的压力。但她对儿子说:你还要继续读书,硕士还不够,你还要读博士。在母亲的鼓励下,李昌钰后来一共获得了22个博士学位。



把这么多孩子单独培养成医生等人才,十分的令人敬佩。经常有人去请教她,问道:您是如何把13个子女个个都培养成可造之才的?她只回答了12个字:专心做事,少说多做,善待他人。这就是伟大的母亲传下的家训。简简单单的12个字,是一个母亲一生的感悟和践行着的人生哲理。


1959年,王淑珍前往美国与子女团聚。辛苦了大半辈子,她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2003年,王淑珍在纽约病逝,享年106岁。王淑珍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其传奇。她不愧为伟大的母亲,身上闪耀着母爱的光辉。人生漫漫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妈妈的教育、引导、支持,生活才变得如此自信和顺利。对于她的孩子来说,有这样的妈妈无疑是非常幸福的。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