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黄浦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企业在流通、服务外包、转化配套、中医等领域的创新发展;聚焦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平台配套、医药及器械创新产业三大圈层,高质量推动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对首创首发的创新成果、临床转化的新药、医疗器械产品等给予分类资助……”在21日举行的第三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上,黄浦区发布了最新生物医药政策,提出将打造医学转化研究试验区、国际前沿医疗先行区、医学创新发展引领区、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力争在未来5年推动区域内健康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黄浦区目前集聚了健康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104家,主营业务收入486.45亿元;集聚了药械流通、临床研发服务及生物科技等各类健康服务领域企业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药械流通类企业75家;批准成立社会办医疗机构183家,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品牌化、国际化高端医疗机构;石氏伤科、施氏伤科、楚氏伤科等特色中医流派品牌效应显现。同时,区域内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机构,有首个综合性国家级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中心),14家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健康服务业,黄浦区出台了“六个一”生物医药政策,在政策引导、人才吸引、项目扶持、成果催化、市场赋能等方面进行政策“加码”。 具体包括,构建形成一套政策体系。今年以来,黄浦区已出台《健康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聚焦转化医学引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文件,形成“1+1+1+n”的政策服务工具箱,全面构建导向鲜明、操作性强的完备体系。 致力突破一千亿产值,将依托以瑞金、九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建设“环医院科创中心”;依托总部经济、涉外经济和商贸服务集聚的传统优势,发展“医药器械流通中心”;依托品牌中医、高端医疗、健康旅游等行业优势,打造“特色医疗服务中心”;依托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等产业融合优势,探索建立“健康创新融合中心”。 创新设立黄浦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和鼓励企业、其他组织、自然人,在流通、服务外包、转化配套、中医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聚焦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平台配套、医药及器械创新产业三大圈层,高质量推动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对于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临床研发费用,给予补贴;支持临床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医技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临床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 此外,黄浦区还将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力量,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技术交易、重大示范性项目入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发外包与服务机构建设、申报专业资质认证、引才用才留才等方面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转化难题,对首创首发的创新成果、临床转化的新药、医疗器械产品等给予分类资助等。 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将是黄浦区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亮点与重点。“十四五”期间,园区将围绕“临床转化+专业服务+高端医疗”总体布局,依托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百万人样本库、300张床位研究型病房以及瑞金医院医疗、临床、人才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其周边3-5公里辐射范围以点、网的形式形成不同物理载体的组合,为企业、机构提供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究资源,促成园区企业和机构与最优秀的科研项目、临床科研团队、人才合作。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生物医药、专业投资、高端医疗服务企业落户园区。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
编者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