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从即日起,土左旗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开设【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全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成效,带你感受和体验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敬请关注。 土左旗毕克齐镇大旗村环境清幽,漫山的林果承载着村民丰收的希望,一颗颗李子托起乡亲们致富的梦想。走进村民白四福家,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大棚之内,各式果蔬被老两口打理得井井有条。
白四福是2016年认定的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白四福决定发挥自己懂大棚种植的特长,发展蔬菜种植。说干就干,当年,毕克齐镇就帮助白四福租赁了一座大棚,又帮他申请了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盖起了第二座大棚。他心里打定主意:既然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干部们又愿意拉自己一把,一定要重拾信心,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把给女儿看病欠下的高额债务都还清,实现脱贫。 在白四福夫妻俩辛勤劳作下,一亩地的蔬菜大棚每年纯利润可以达到2—3万元,同时他还在村里兼职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还能领到400元工资。现如今,白四福一家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打开土左旗奋楫笃行的脱贫攻坚长卷,温暖的底色浓厚绵长,映衬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时代担当。 在善岱镇蘑菇种植基地,一座座育菇大棚为村民撑起了致富“伞”;在塔布赛乡口肯板村,香瓜飘香,处处弥漫着夏日的甜蜜和丰收的喜悦;在善岱镇大岱村,一片片光伏发电板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像一座“阳光银行”,积累着乡村未来发展的底气;在敕勒川镇新营子村,来哈素海旅游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家门口的旅游产业,让这里的群众口袋鼓了起来;在毕克齐镇大旗村,一座座大棚里果蔬长势喜人,农户发展大棚产业,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家门口就业,群众幸福有了扎实的根基…… 同时,土左旗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之策,先后扶持发展了蘑菇、有机水稻种植、肉牛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发展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有效吸纳群众进入产业链,有劳动力相对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无劳动力相对贫困人口实施产业收益分红,形成稳定利益联结,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实现扶贫产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全旗共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4个(其中种植业18个、养殖业19个、农产品加工业6个、产业光伏项目6个、农机具项目2个、其他项目3个)。今年共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10444万元,实施4个产业项目和8个小型公益项目。 做精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力争年内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通过打造“五彩土默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促使各类优质农产品共同发展,有效拓展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构建出政府主导下“企业+脱贫户+社会”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推进核心区示范种植,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融媒体记者:杨鑫) 声明:土左旗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
5月8日上午,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
在黔北大地的层峦叠嶂间,一片曾经“地无三尺平”的荒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