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中江县通山乡金兴村勇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地里,一群戴着草帽的村民正忙着进行辣椒采摘、打包、装运等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图 本报记者 文潇 “订单式”种植 销路不愁稳增收 由于大力推广新品种及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加之县农技员的科学指导和合作社认真细致的管理,今年辣椒产业“钱”景一片大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骄阳下,火红的辣椒挂满枝梢,色泽红润鲜亮,条形秀长均匀,采摘后经过精心打包,准备装运。“辣椒将分批次销售运往成都、绵阳及周边县市,主要用于剁椒和辣椒酱的制作。”勇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勇满脸笑容地说。 谈及发展辣椒产业的心路历程,金勇感触颇深。“我曾经在北京、上海、成都承包工程项目,一次出差的偶然机会,我接触到了辣椒种植,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在金兴村两委的帮助下,2011年5月,我向通山乡农村信用社申请创业贷款40万元,创办了勇金蔬菜专业合作社。” 创业初期,销售无门路,辣椒随地腐烂的现象时有发生。后来,合作社推行“订单式”种植,“在辣椒成熟采摘之前,就和经销商签订订单,实行保底销售,根据市场行情定价,解除了后顾之忧。”据金勇介绍,他与绵阳晓惠农业公司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辣椒保底销售1元1斤,目前行情较好,能卖出1.5元一斤。250亩辣椒基地产量大约150吨,产值45万元左右。 “产业+就业” 鼓起村民钱袋子 辣椒采收每天需要大量用工,金兴村附近村民纷纷到合作社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脱贫户张易珍便是其中一员。因丈夫腰椎盘骨质增生,常年卧病在床,张易珍一人撑起一个家。“摘辣椒并不是很累的活儿,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到70元,不仅可以补贴家用,还不耽误照顾丈夫和儿子。” 据了解,像张易珍这样年龄偏大、外出务工不便的中老年妇女,在基地务工的有30余人。“我们通过引导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务工等,累计带动20余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让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金勇高兴地说道。 打造“产业链” 走出发展新路子 通过收购周边住户的当季蔬菜,将其做成可口的泡菜,既解决了蔬菜的销售问题,又实现了二次创收,还促进了通山的乡村旅游发展。 “泡菜采用老土坛手工腌制,绿色又健康。”金勇表示,未来,将以合作社为龙头,实现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通山的蔬菜“绿满丘区”。 “通山乡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的作用,通过种植辣椒、青菜、萝卜、榨菜等经济作物,实现蔬菜深度加工,采用土地流转、招募脱贫户务工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有机融合,助力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通山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连杰说。 |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
编者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