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旭兵 以产业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安阳市政府发力了。
近日,安阳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安阳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 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发展新优势。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显著增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左右。 《方案》提出,从现在到2025年,做强做大精品钢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提升打造精细化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五百亿级和绿色建材百亿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四大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要培育一批领军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0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30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达到300家以上,拥有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动能,政府将大力支持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深度实施、绿色化改造对标提升、技术改造提速升级,促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将以培育绿色工厂示范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静脉产业园、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示范试点和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带动提升工业行业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创新驱动引领化,将积极推动创新基础设施发展,充分发挥重大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载体作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推动经济转型多元化,将培育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和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城市基础配套化,加快建设“智慧安阳”。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统筹全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谋划组织、协调推进有关重大事项。各县(市、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创新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丰富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各类中长期贷款和服务,加快推广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应用。深入开展民营小微企业“百千万”三年行动、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百舸竞帆”等金融服务行动,推行规上企业主办银行制。建立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和制造业重大项目库,优先给予融资支持。引导银行强化与融资担保服务机构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融资担保比例,降低服务收费。 突出人才支撑。发挥“洹泉涌流”人才聚集计划作用,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加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增强企业家综合能力。健全人才与产业对接机制,加快培养技能完备、技艺精湛的技术型人才队伍。 强化政策保障。统筹产业、科技、财政、土地、能源、环保等政策,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发挥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类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向产业集群重大项目投资。坚持“亩均论英雄”,对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和强链、补链项目,在土地、能源、环保、创新等资源要素分配上给予重点倾斜,对承载产业集群的主体园区在空间布局、要素配置、能级提升等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工业土地收储制度,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措施,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攻坚行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台账。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和宣传,组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坚持找短板、补弱项、抓整改、谋创新,扎实推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 编辑:李林宇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
编者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