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5日讯 8月15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三个十大”创新实践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了济宁市“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政策,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9%,医养健康产业、精品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 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济宁市聚焦“十强产业”中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19条关键产业链为主抓手,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一链一策”推动产业发展。济宁市工程机械、精细化工、新能源、精品旅游等7个产业集群和1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和领军企业库,集群所属行业覆盖70%的“十强”产业类别,领军企业中近50%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有效带动了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4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居全省第4位;新能源产业,总投资140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签约落地,推动产业规模质效双提升;医养健康产业,在全省率先启动总投资70多亿元的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建设,检验检测中心已建成使用,其余项目2023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现代高效农业,济宁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地市;文旅产业,微山湖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增长极;现代金融服务业,截至6月底,济宁市各项贷款余额6188.3亿元,比年初增加587.5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10.5%、居全省第3位。 提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济宁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十强”产业发展后劲的主抓手,对省市重点项目实施“半月调度、每月核查、按月通报”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今年上半年,158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开工153个,开工率96.8%、居全省第5位;完成投资285.8亿元,投资完成率71.9%、超出时间进度2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24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9.03亿元,投资完成率62.6%、超出时间进度12.6个百分点。 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济宁市持续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要素保障的良性互动,实施重点项目土地分级分类保障制度,市县两级拿出不低于总额度70%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十强产业”加速发展。出台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26条、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9条,上半年全市累计减税、退税、缓税109.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8.2万户次。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报道 |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
编者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