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光卫星“亚米级超大幅宽光学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禹衡光学、光华微电子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圣博玛高性能医用聚乳酸材料的产业化及临床应用进入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50强名单;迪瑞医疗、大正博凯等11户企业分别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光电子产业孵化器等5家机构获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评价优秀(A)等级……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春新区亮点纷呈,发展动力活力加速迸发。 致力于打造“科创之区”,近年来,长春新区在多元化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接连发力,不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生动局面,创新成为新区经济曲线里最强劲的脉搏。截至目前,长春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98户,占全省25.3%,占全市32%;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322户,同比增长80.9%,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3户,分别占省市的38.3%和58.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主体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长春新区建设聚焦项目转型,盯住“领头羊”、瞄准“成长型”、发掘“独角兽”、关注“潜力股”,大力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企业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实现了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企业占比率逐年升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长春新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长春高新股份在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20强中位列第3位;长春新区航天信息产业龙头企业长光卫星前三季度实现产值8亿元,增长50.4%,“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总数83颗;禹衡光学、光华微电子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最新自主研发的倒装COB显示——“幻晶”系列产品,全面赋能超高清显示时代。企业创新主体释放出发展的活力和潜力,逐步形成了为长春新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的“尖兵方阵”。 孵化是汇聚新动能的重要源泉。长春新区先后建成各类孵化载体58个,其中国家级15个,累计发放创新券1.19亿元,1300余户企业受益。长春新区通过打造“政产学研金介用”高度融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撑。未来,长春新区将持续推广摆渡创新工场和北湖科技园中关村模式,擦亮孵化品牌,推进孵化载体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大潮持续涌动,长春新区正乘风蓄力,千帆竞发,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阔步前行。 |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
编者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