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政府、企业和社会如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发布研究报告,解读阿里以乡村特派员制度为中心的互联网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及模式。 在推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模式调研”的工作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发现阿里乡村振兴的模式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为此,研究中心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形成《阿里乡村振兴模式研究报告》。“研究发现,阿里巴巴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乡村特派员制度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依托三个主体(政府、阿里巴巴及其他社会力量),运用三类要素(产业、人才、科技),以激活县域内生发展动力来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清华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晓斌在现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阿里公益达成乡村振兴研究合作。(受访者供图)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表示:“我们以阿里乡村振兴模式为典型案例来研讨,就是推动思考企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课题。同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开展研究,是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实践和理论相融合的有效形式。” 据悉,在阿里乡村特派员制度下,阿里巴巴选派资深优秀员工深入欠发达县域,从欠发达县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难点出发,把阿里的数字化能力与乡村的特色结合起来,制定“定制化”发展方案和链接各类资源,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的三类典型路径。典型路径一:引平台资源、强农业产业、育电商人才;典型路径二:赋数字科技、育文旅人才、促三产融合;典型路径三:承产业转移、赋数字思维、促人才就业。 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模式图。 几年来,阿里公益通过该模式共向全国13个省25个欠发达县区累计派驻27名乡村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仅推动了县域产业发展,还培育了地方人才,也提升了县域数字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公益是阿里巴巴始终坚持的企业文化和基因,乡村特派员项目的初心是阿里作为社会角色,参与到国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落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说。 在研讨会现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公益还发起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与发展”专题研究行动,携手探讨在新时代征程下,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与经验总结,共同探索互联网平台与县域地方发展结合的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记者黄南希) |
5月8日上午,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
在黔北大地的层峦叠嶂间,一片曾经“地无三尺平”的荒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