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投资中国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场推介暨第十届“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在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活动以“投资中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为主题,围绕我国最新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优化、外资企业对华投资趋势等议题设置开幕式,并举办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和新能源汽车三场产业项目对接会,同时在会场外部设置国家级经开区及企业发展展示区。 活动现场 共赴南京之约, 500强巨头聚焦“中国机遇” 本届活动由商务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江苏省商务厅承办,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办,邀请商务部和江苏省领导、国家级经开区、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境外驻华机构、知名内外资企业、境内外商协会代表出席。 2023年对于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是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的峰会活动,已连续举办九届,今年第十届活动落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宁开发区,并与“投资中国年”活动叠加,受到广大经开区和内外资企业的积极欢迎、热情参与。与会嘉宾围绕“投资中国、选择经开”“优化服务、共创未来”等主题开展对话。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低碳等产业还开展项目对接会。 交流参观现场 多年来,南京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外贸进出口规模连续跨越9个百亿美元台阶,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943亿美元,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8;南京累计吸引133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企业16657家,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6家,投资总额达266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731亿美元,外资引进量质齐升。南京成功获得国务院批复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叠加“服开+自贸”两大国家重大开放战略的城市,104项高含金量试点措施在南京率先实施。 本次活动,还有一个特别的海外嘉宾团回访。今年4月,江宁区海外经贸交流团赴德招商对接,与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家族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进行了洽谈,在此行程中,江宁对德国企业家发出邀请——来江宁走走看看!两个多月后,回访达成,此次活动期间,有20多位德国企业负责人来江宁考察营商环境,感受南京投资创业高地的热情与温度。 深耕产业沃土,千家外企共筑开放高地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江宁区牢牢牵住开放型经济的“牛鼻子”,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力度,全方位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水平,以全球视野构筑开放高地,全面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外资企业1200余家,投资总额达352亿美元;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36个项目落户江宁,投资方涵盖64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是外资企业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江宁开发区的第20个年头。凭借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继续扩大产能,即将在江宁开发区建设第三个工厂。“一路走来,园区给我的感受就是言必行行必果,我们愿意继续扎根!”公司副总裁柯海力是丹麦人,他对江宁的营商环境频频点赞。 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个月,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全新产品正式下线,获得市场好评。自2005年落户江宁,该公司已累计零售175万台汽车,连续多年被评为江宁开发区纳税大户。“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江宁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我们40%左右的关联配套企业就来自江宁,集聚效应明显,政策落实迅速。”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执委办公室总监张长杰说,未来,长马将继续深耕江宁,全面开启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由长马主导研发的全新新能源产品将于明年上市。 聚力“强强联合”,千亿级产业集群释放“磁场效应” 江宁区持续把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5个优势产业集群强链补链,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4个先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第三代半导体、细胞与基因、未来网联、元宇宙、储能与氢能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超前布局,形成“5+4+5”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江宁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25个,签约项目总投达137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3个,10亿级项目20个,连续三次获得全市抓招商比成效“赛马榜”红旗激励。 高水平引入国际项目的同时,江宁区也在高质量走出去。今年上半年,江宁区组织代表团赴欧洲和中国香港开展推介,累计拜访机构、企业64家,推动27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227.2亿元。今年1-4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4亿美元。 企业发展态势是城市价值的“晴雨表”和“风向标”。2022年,江宁新增上市企业9家,新增数位居全省县域第一。目前全区上市公司达47家,占全市近30%。截至2022年底,全区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7家,均位列全市第一;年度认定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74家,居全市第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江宣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扬子晚报 |
5月8日上午,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
在黔北大地的层峦叠嶂间,一片曾经“地无三尺平”的荒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