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落图空间规模指标,积极保障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科学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规划江北新区直管区工业用地规模到“十四五”末不低于35平方公里……作为要素保障部门,近年来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保障产业用地需求、稳固工业用地规模、实施土地高效利用等多项举措,精准有效推动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直管区产业空间布局图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 结合新区“3+3+X”产业体系,积极构建“一带、一核、两板块、多基地”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沿江北大道的江北新区产业创新带,积极培育江北创新核;研发功能主要分布在以研创园五桥片区为主的创新板块,以及由研创园高新片区、生命健康办研发区共同构成的创新板块;工业功能主要分布在新材料科技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生命健康办工业区、西坝枢纽经济区、南钢片区等构成的产业基地。 保障产业用地需求 按照“突出重点”“产业优先”“系统保障”“集中布局”工作原则,加强空间规模指标全盘统筹和精准投放,做到重大产业项目空间指标需求“应保尽保”。2023全年保障产业用地空间规模占比达到34%,全面覆盖了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一批产业用地空间指标需求。 落地上图方案规划图 稳定工业用地总量 确保工业用地“基本盘”,加强产业发展空间精准配置精细管理,将工业用地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控。落实南京市工业用地保护线管理办法,在新区划定4个产业园区、4个城市型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等工业用地保护线,到“十四五”末,规划江北新区直管区工业用地规模不低于3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遵循“规模不减、布局优化”基本原则,产业园区以工业用地为主,产业社区保持一定的工业用地和科研用地,支持企业研发与成果应用缩短时空距离,解决过去研究、生产‘两张皮’问题,提高发展效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施土地高效利用 实施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高质量利用。严控土地开发强度,新出让工业项目用地按最低限管控,鼓励工业上楼。盘活存量用地,鼓励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工改工”“工改研”。结合新区招引优质产业项目和低效产业用地盘活,2023年保障了中欧智能厂房、芯片之城、集成电路、江山大厦、高芯科谷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在新区加快“建成”“见效”。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接下来,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立足新区目标与定位,继续做好规划引领和服务工作,以规划先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不断夯实产业用地规模底盘,努力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资源保障。 素材来源 |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 | 濮治颖 发布 | 郑好、苗鑫 审核 | 刘云涛 |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
编者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