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政、企、研携手合作,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新蓝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新资讯 2024-5-19 12:51 南方Plus 9 0

辊印机静静转动,小到肉眼无法分辨的电子元器件徐徐下线;高度自动化的生命铸造工厂中,一条条组装流水线正迅速缩短人工生命的孕育周期……昔日制造业工厂奋力转型,尖端科学成果加紧落地,在广东,各行各业瞄准新质生产力,一场场沿价值链向上攀登的冒险时时上演。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深圳、肇庆等多地发现,科研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合作愈发紧密,携手迈向价值链高端新蓝海。



从中低端到高端


跳出价格战开拓新兴市场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风华高科)展厅内,王恩哥等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赫然出现在研发名单中。自1984年建厂至今,风华高科的主营业务一直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但40年后的今天,这家位于肇庆的电子厂,产品与初创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风华高科的厂区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两袋灰色粉末;将其放在显微镜下,画面中却显示出许多封装完好的电容器。这就是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一台智能手机要用到1200MLCC。长期以来,MLCC的尖端技术一直由海外垄断,也使高端电容电阻被科技部列为35卡脖子技术之一。


2015年,科技部批准风华高科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聘了7个院士为学委会主任。同时,MLCC上下游厂家在设备、金属浆料等领域自研化、国产化程度显著提升,在MLCC更小、更可靠、容量更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逐渐追近国际尖端水平。


风华高科总裁徐静介绍,近年来,电容器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也逐渐从消费级到车规级。风华高科的核心产品片式电阻器、片式电容器也取得跨越式突破,双双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风华高科2023年的营业收入也突破42亿元,成为广东省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链主企业。



电子厂招院士,听起来很的风华高科,却有一个不的愿景。


目前国产MLCC只占国内市场的10%,而中国的智能制造市场份额占全球70%徐静说。因此,建议国内电子元器件厂商跳出传统价格战等思路,共同走向产业链最高端,在不断扩张的新兴市场中参与寻求更多商机。


无尽风光在险峰。向价值链顶端攀登的路程上,往往伴随着数十年的付出与风险。



在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聚集着数十款热销车型的车灯,仿佛一座车灯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末在肇庆投资设厂以来,该公司从摩托车灯起步,先后挑战汽车尾灯、头灯的设计、制造,如今已成为广汽、比亚迪、小鹏等多家车企的合作伙伴。广东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中,则展示着数不清的门锁、地弹簧、闭门器等五金器件。从第一个地弹簧起步,到如今各类闭门器与五金配件遍布全球,公司也走过了三代人的历程。如今,两家企业所在的肇庆高要金利镇正进一步帮助企业提质升级。


一方面,我们为五金企业申请金利造公用品牌,打响优质五金产品口碑;另一方面,金利镇出台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肇庆金利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伍世东说。2023年,金利镇入围全国千强镇前500强;2024年,入选镇域经济全国500强。


从中高端到顶端


科研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走进合成生物大设施的合成测试平台,一个个长方体自动化功能岛相当于全自动化运行的车间,多个车间组成一条生命的流水线,可完成人工生命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等多个工艺,且可根据需求变化实现柔性化集成。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副所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介绍,合成生物大设施是具备大规模、自动化、高通量开展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就是生命铸造工厂


这个高度自动化的生命铸造工厂不仅告别了繁琐的手工实验,将低通量转为高通量、随性化转为标准化,而且从每个生物体的设计开始到运行的过程中,都在实时采集生物的相关数据,未来可做到数字孪生级的数据采集和应用。


袁海介绍,合成生物大设施将打造一个用户的云端实验室和运营者的智能实验室二位一体的合成生物研究平台,不仅对学术界开放,也对产业界开放,重点建设内容包括设计学习平台、合成测试平台、用户检测平台三大平台。


“‘生命铸造工厂能让设计和合成人工生命体大大提速,对于合成生物研究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基础设施。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举例,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像高速公路,能让技术跑得更快。


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孕育期,其核心技术、应用产品和产业规模都有待长期持续推进。因此,需要建构从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到产业培育、组织创新的产业生态。


大设施将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升级,目前已有多家知名公司明确有使用意向。



袁海介绍,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建成试运行,同步配套了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极大地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科研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在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室,设计时尚、温馨。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毛坯房。


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在打造全新SMART program(智能化项目)。深圳医科院院长助理、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张欣豪介绍,利用光明科学城的政策优势,锻造成果转化的生态链条,推动可持续、高效率、规模化创新药物研发新模式。


张欣豪介绍,深圳医学科学院与深圳湾实验室互补,各自有各自的学科优势。深圳湾实验室以转化研究和产业支撑为重点。深圳医学科学院则在现有深圳的教育、研发、临床格局之下,希望能变成桥接科创与卫健,打通科研与转化、基础与临床的平台。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许宁宁


【摄影】南方+记者 张令 钟志辉


【作者】 邵一弘;张令;许宁宁;钟志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