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也是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黔物流,通天下。立足“大物流观”,贵州将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制度创新、数字变革等要素有机融合,以物流为先导,强枢纽、聚产业、畅通道、扩开放、促循环,通过物流新基建、物流联运、物流效率、物流枢纽、物流产业发展等维度,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着力打通“内循环”堵点,赋能“外循环”,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4月9日,贵州省首单中亚方向国际公路运输项目正式启动。本次公路运输标志着出口黔货首次通过公路运输实现到中亚地区“门到门”跨境交付,为贵阳构建“铁公空”立体国际物流网络补上关键一环。 在西南腹地的崇山峻岭间,物流“编织者”正在重构产业集聚的“经纬线”,曾因交通闭塞而发展受限的内陆省份,凭借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正跑出发展的新姿态。 在春茶采摘的重要时节,黔北大地上,一辆印着“交邮融合”标识的车辆穿行在遵义市凤冈县的盘山公路上。车箱里,既有寄往外省的家庭农场锌硒茶,也有从省外发来的特色产品。 凤冈县依托“交邮融合”改革,形成“县到镇当日达、镇到村次日达”的物流网络。据当地相关部门核算:通过共享农村客运班线资源,物流成本降低30%,农产品上行时效提升40%。 物流的便利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1.63亿元,同比增长51.69%,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达70%。 牛郎关智慧物流园装货现场。牟绍莉 摄 物流体系建设为黔货出山创造有利条件,成功出山的黔货不只有凤冈的茶叶,还有威宁苹果、六马蜂糖李等,随着农村物流网络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贵州农特产品创出品牌、走出大山。 对于农产品而言,不仅要“销得出”,更要“销得好”。 春节前后是修文县猕猴桃反季节销售的黄金期。贵州圣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猕猴桃通过冷链技术保存后发往全国各地,今年的销售价格比去年刚上市时上涨了约30%。”该公司引入空间电场技术、冷链技术、即食加工技术等,并建成1500吨的高标准气调库,确保猕猴桃在采摘后能够迅速进行预冷处理、分级分拣,存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这一举措延长了猕猴桃的销售周期,保证了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 《贵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年贵州冷库容量将达到600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车达到3000台。冷库建设成为打通农特产品出山“最初一公里”的重要一环。 4月10日,位于贵阳市牛郎关智慧物流园的白酒云仓里,白酒的进出库有序开展。快仓机器人轻松搬运数百斤的货物,堆垛机在系统算法的精确控制下,将货物安全、高效地送达最优存储空间。 白酒云仓整齐堆放的白酒。牟绍莉 摄 “与传统平面仓库相比,白酒云仓容量得到有效提升,人力成本、分拣差错率、货物损耗率均大幅降低。”贵州省物资现代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仓库管理员蒙正赓介绍道,去年这座物流云仓白酒进出库量逾1000万件。 此外,该公司还针对白酒的特性,开发了专业的运输包装和温控技术,确保白酒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让贵州白酒能够更快地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市场,进一步提升了贵州白酒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边,位于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的22万吨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开展项目道路建设、管网铺设等收尾工作,预计今年6月完工投入使用。 相关人员查看项目建设情况。牟绍莉 摄 生产的白酒的重要原材料——高粱需要存放半年才能下曲。“随着遵义境内酒企的增产扩能,原料仓储成为制约部分企业扩能发展的一大难题。”遵义创新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小波介绍,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当地白酒企业原料仓储困境,助力白酒产业发展。 黔货不仅要出山还要出海。 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旁,是贵州首个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茅台集团借助航空物流,将酱香酒快速运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在贵阳国际陆港,每天有大量贵州辣椒、茶叶等多个品类的贵州货物通过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通道,运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在乌江航运经济带,随着航道整治和港口升级,贵州磷矿石等大宗商品正通过水运高效输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让黔货出山的路子越走越宽。 物流体系的升级不仅让黔货"走得更远",也集聚了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更多就业。 托盘作为物流运输中的基础器具,赤水市的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敏锐地抓住机遇,从生产竹制家具转型生产竹制托盘,重新焕发生机。目前,竹制托盘已成为该公司的“明星产品”,去年该产品在新锦公司产值占比达70%。 “今年竹制托盘市场需求量很大,生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该公司销售采购负责人张万甜表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量,公司实行两班倒,加快生产进度,并加快推进二期项目投用。目前30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已完工,二期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5月项目全面投产,该公司货运托盘产能可达日产3000个,公司年产值将超过亿元。 待发货的竹制托盘板材。牟绍莉 摄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向办公桌,遵义市森森安能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海波打开电脑熟练地核对当天的出货单:“今天至少出货10吨,从茅台镇的窖藏佳酿到赤水河畔的农特山珍,都是我们承运的‘黔货’。”谁能想到,这位穿梭在仓库间指挥调度的“当家人“,十年前还是手握方向盘、独自奔波在运输路上的货车司机。 搭上产业与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快车,谢海波的事业前景也越来越清晰。如今,他的物流公司不仅组建起专业运输车队。“以前单枪匹马闯市场,现在团队协作闯天下,大伙儿跟着产业走,都吃上了‘物流饭’。”谢海波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在贵州,像谢海波这样的创业者并非个例。物流牵引下的产业集群正托起无数人的就业梦。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66万人,同比增长3.4%,这份“就业答卷”背后,少不了现代物流发展下特色产业集聚带来的拉动效应。 策划/孙晓蓉 王淑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绍莉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孙晓蓉 |
2025 年 5 月 6 日,由苏浦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与杭州
按下扶手上的按钮,稍微用力下压……简单几步操作,一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