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太平园林微短剧拍摄基地揭牌仪式暨微短剧创作沙龙在西咸新区空港太平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园举办。来自省内学界与业界的近20名专家学者、影视基地负责人、影视公司从业者及作家,从火遍各平台的微短剧现状出发,就剧本创作、拍摄配套服务、发展与规范等话题展开热议。 揭牌仪式暨沙龙活动由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咸新区微短剧影视创作基地副主任李正善主持。西咸新区太平镇副书记李静致欢迎辞,她表示希望更多的影视制作企业到太平镇取景拍摄,助力太平镇文旅产业发展。 西咸新区影视协会会长张阿利和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主任王海共同为太平园林微短剧拍摄基地揭牌。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创作中心主任李杰与太平园林总经理侯亚静签约合作协议。 太平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园位于空港新城,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园区占地1200多亩,有绿地草坪、广阔树林带、文创打卡景点、水中小楼、大型舞台、宴会大厅等,其中水域约60亩,可为微短剧影视提供水域场景拍摄。挂牌太平园林微短剧拍摄基地后,园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剧组拍摄提供一条龙服务。 揭牌仪式结束后举办微短剧创作沙龙,嘉宾围绕微短剧发展现状、剧本创作、产业服务、规范发展等展开热烈讨论。 对于剧本创作,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西咸新区影视协会会长张阿利表示,当下微短剧创作同质化严重,缺少高质量的剧本。微短剧发展是时候步入2.0时代。2.0时代就是引入专业作家的严肃文学内容,就是那些非常有文学功底的剧作。作家介入创作将会为微短剧创作带来一股清流;西安梦之映画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表示目前微短剧的创作内容的确乱象丛生。进入微短剧2.0时代,它的主题和内容都会朝着文学性、严肃性发展,呈现出小而承重的样态。 对于做好服务,延伸产业链,侯亚静表示,作为微短剧影视拍摄行业的一员新兵,太平园林从园林规划设计向文旅产业的转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指导。“我们将不断学习,汲取其他基地好的经验,发挥太平园林现有资源优势,立足当下,力求为影视公司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沣东文化策划有限公司采编宣传部部长杜琳介绍了企业微短剧相关业务发展现状。“现在平均每天有六七个剧组在沣东拍摄,我们除了提供拍摄场景,还给剧组配套价格实惠的酒店住宿,以及配餐等服务。”杜琳表示,“因为剧组越来越多,我们计划利用新轴线影视基地后面大量的仓库,建成西安市最大的道具库,为剧组提供丰富的道具,拓展产业链。 ” 西咸新区作协副主席、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创作中心主任李杰表示,企业拍摄周期较短的影片会优先选择在横店拍摄。“因为那个地方方便。我们到了登记演员证处,你需要什么演员、多少群众演员,他们马上就帮你联系。”李杰说,这是企业愿意去横店排队拍摄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太平园林可以侧重乡土题材,但是要解决好跟周边村民的关系,因为这种拍摄需要大量群众演员。” “我们要打造微短剧的诺亚方舟。”省作协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主席、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主任王海表示,举办微短剧创作沙龙,就是希望通过思想碰撞,对新区的创作拍摄资源提出整合方略,为影视公司提供成熟配套的高质量的服务。目前正谋划搭建“西咸新区影视拍摄服务平台”,把西咸新区影视拍摄资源造册登记。通过资源整合规范服务行为,实现行业自律,让影视工作少一些后顾之忧,少走弯路。 西咸新区作协秘书长、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办公室主任陈芳,作家郑曼、王建民等,分别从作家的转型与坚守、微短剧创作的瓶颈、创作题材的拓展与丰富等方面,发表了个人的见解。 近年来,西咸新区以微短剧产业为抓手带动文旅产业发展。2024年,西咸新区微短剧产业年营收突破1.6亿元,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在太平园林微短剧创作基地挂牌之前,沣东新城新轴线影视(微短剧)产业基地、十里沣河微短剧影视基地、沣西新城造梦工厂影视基地先后挂牌运营。西部国际短视频拍摄基地的新蓝图,也在秦汉新城亮相。 |
大众网记者 刘大帅 济南报道 高端前沿项目签约落地、优质
随着中国市场创新引擎的持续驱动,一批大型跨国公司根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