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科技特派团深耕盐津三年 乌蒙山乡六大产业绽放“富民花”

新资讯 2025-7-11 16:49 云南日报 1 0

仲夏七月,乌蒙山深处的盐津县田间地头生机盎然。落雁乡天星村的七彩花生基地里,饱满的果荚预示着丰收;中和镇的竹笋加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将本地山珍变成畅销全国的休闲食品;标准化鸡舍中,享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盐津乌骨鸡茁壮成长…...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背后,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扎根盐津三年的科技赋能成果。



以中国农科院文杰研究员为顾问、云南省农科院符明联研究员为团长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盐津县科技特派团,自20223月以来精准对接盐津乌骨鸡、肉牛、生猪、竹、花生、茶叶六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五项重点工作,落实三覆盖两促进帮扶要求,面对盐津山高谷深、人均耕地少的困境,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展开了一场为期三年的科技攻坚与产业提升行动。



针对传统花生效益低下的难题,花生产业组引进筛选出高产、高附加值的云花生系列彩色花生等新品种,集成推广种子包衣+专用缓释肥+无人机绿色防控技术。在落雁乡建成的650七彩艾田科技示范园,鲜果亩产跃升至774.68公斤,产值达7746元,较传统种植增收2.3倍,带动全县累计推广彩色花生1万余亩,让小花生变身金豆豆,为乡村振兴蹚出一条新路子。花生-玉米间套作在基本不影响玉米产量同时,增收一季花生,实现了粮经作物协同发展,拓展了花生产业发展空间。



针对盐津118万亩竹林资源曾面临加工转化率低的难题,竹产业组牵线引进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深加工基地。一期5000吨产能生产线在中和镇投产,开发出调味笋、清水笋尖等系列产品。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消耗本地竹笋90%以上,年产值突破2亿元,真正实现山珍变现


针对盐津县传统乌骨鸡产业品牌升级,乌骨鸡产业组推动盐津乌骨鸡四统两品标准化生产(统一鸡苗、饲料、时间、防疫,强化品牌、品质),建立蛋鸡示范基地3个,带动脱贫农户220余户;制定盐津乌骨鸡养殖与疫病综合防治保健方案,雏鸡成活率从56%提高到95%以上。



肉牛产业组立足盐津本地牛产业的发展需求,引进优良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开展杂交改良,推广冻精改良使市场售价提高了18%。推广玉米秸秆饲料利用,累计推广应用玉米秸秆青贮53万吨,每出栏一头肉牛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


茶产业组集中攻关,解决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加工方面的技术难题。推广建成品种和技术试验示范园1000亩,示范区茶园平均鲜茶产量提高20公斤以上,增加鲜茶产值1200元以上。



三年耕耘,科技基因深植盐津沃土。特派团累计完成技术服务10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50余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册,帮带培养基层农技人员50余名,完成技术培训6000余人次;引进品种150余个,完成技术瓶颈攻关20余项,推动盐津六大主导产业实现量质齐飞,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当满载笋制品的货车驶出深山,当彩色花生成为电商爆款,科技之光,正照亮盐津乡村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云芬


责编:谢祥睿


责编:黄芳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