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份涵盖七大产业的未来产业规划文件出台,它不仅是政策条文的组合,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战略抉择。近日,菏泽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聚焦七大未来产业方向,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创新构建未来产业生态,加力提速未来产业“新赛道”。 为何要做:未来产业的战略价值定位 未来产业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既能提升竞争力、抢占科技产业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也能促进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创造经济增长点、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合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菏泽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与未来产业布局的关键交汇期,“突破菏泽、后来居上” 的目标更让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未来产业的崛起,恰为其打破发展瓶颈、实现 “换道超车” 提供了全新机遇,“打造山东省未来产业先行区菏泽样板”的蓝图,正承载着这座城市破局突围、勇闯新路的坚定志向。 凭什么做:基于资源禀赋的现实考量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可行性,菏泽的未来产业布局始终紧扣“因地制宜”原则。在七大重点产业中,“氢能与储能”的选择尤为典型——比如,依托盐穴资源发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在氢能领域推进“制储运用”一体化试点,这些都是对本地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将本地独特的地质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避免了“盲目跟风”式的同质化发展。 再看“未来材料”领域,“大力发展秸秆高值化利用、可降解塑料”的部署,既契合“双碳”目标,又紧密结合菏泽农业大市的秸秆资源优势;“合成生物”产业中“发展生物农药”的规划,则与当地农业产业基础形成呼应。这种“资源-产业”的精准对接,让未来产业有了扎根的土壤。 怎么做:全链条培育的实施逻辑 文件构建了“目标-路径-保障”的完整实施体系,其核心逻辑是“从技术到产业”的全链条培育。在目标设定上,2030年“30家创新平台、50项关键技术、30个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链主’企业”,与2035年“未来产业集群形成”的远景目标形成递进,体现了“分步走”的务实思路。 在实施路径上,“揭榜挂帅”孕育新型研发机构、“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投入清零”等举措,直指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散小弱等痛点。特别是“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提出,打破了传统产业发展中要素分割的弊端,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效应。 谁来做: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 在“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原则下,政府的职责被明确为“政策支持、服务保障、跨部门协同”,如“建立跨部门协同服务机制,提升审批效率”;而企业的主体地位则体现在“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模式”上。 除了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人才作为未来产业的核心要素,更被纳入重点培育体系。“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多层次人才体系,既解决了当下“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又为长远发展储备智力资源,让未来产业的培育有了坚实支撑。 这份规划文件的价值,不仅在于描绘了美好的未来图景,更在于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未来产业的培育,考验的是城市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菏泽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如何让蓝图照进现实,将是这座城市面临的更大考验。 |
7月17日,螯游洞庭 虾行四海——数字科技赋能绿色产业创新
7月18日,记者从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