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吴昌永 张方圆)科技引领生活,产业赋能发展。7月25日,西安市组织中省市主流媒体集中调研采访该市氢能产业发展情况。采访团一行深入盛世盈创、旭氢时代、西部材料等行业代表性企业,就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企业技术突破和产业加速崛起等方面进行现场参访,亲身感受西安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实践,让氢能产业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提供鲜活“样本”。 中省市媒体记者参观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展厅 氢合湾:产业集聚凸显 企业技术与场景双突破 当天上午,采访团首先来到西咸新区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园区展厅内,入驻企业研发的氢能产品摆放整齐,从燃料电池模块、储能电池组到氢能无人机、助力车,直观展现了从核心技术到应用产品的完整生态。 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区一角 泾河新城产业园区公司副总经理于志超介绍氢能无人机发展情况 据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产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志超介绍,氢合湾科创区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为氢能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其核心配套平台体系覆盖研发、测试、孵化全链条。“目前,氢合湾燃料电池产业园入驻率达89%,30家氢能企业2024年总产值超12亿元,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协同格局。”于志超说,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盈创)和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氢时代)便是在此扎根的佼佼者。 盛世盈创研发制造的氢能助力车 盛世盈创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认真作业 在盛世盈创展厅外,一辆蓝色的氢能助力车格外惹眼——流畅的车身线条酷似电动车,车前身有一块嵌入式太阳光伏板,工作人员驾驶车辆缓缓驶过,吸引了众人目光。该公司副总经理聂小确走上前介绍:“这辆车的核心动力来自400W的小型风冷堆氢燃料电池系统,氢气与氧气在系统内发生化学反应直接产电,驱动车辆前行。10秒即可更换氢瓶,续航能超过80公里,具有高安全、长续航、轻量化等优势。目前这种助力车已在茯茶镇等景区投入使用,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氢能的绿色魅力。” “但这只是氢能技术落地的一角!”聂小确指向展台上的储氢设备说:“我们的四型储氢瓶技术,能让氢能重卡在续航达到800-1000公里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900多公斤,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效率。”而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搭载同款技术的氢能无人机已展现出硬核实力——在零下40℃的高原环境中稳定作业,续航时间达到锂电无人机的10倍,成为高原检测、应急物流配送等关键场景的可靠助力。从景区代步的“轻应用”到重卡运输、极端环境作业的“重担当”,这项技术正跨越场景边界,在生活与产业的多个维度释放能量。 旭氢时代的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上设备正高效运转 据了解,氢燃料电池堆是氢能重卡的核心部件,约占重卡近30%的成本,但设计平台技术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在氢合湾氢能产业园区,旭氢时代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高速运转,生产厂房内机械臂精准作业。“我们已建成西北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年产2000台(套)氢燃料电池堆,产值约3亿元。”旭氢时代研发总监代一帮介绍道。 技术突围的背后是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团队与企业的深度协作。团队历经20余年研发,构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分析平台,打破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在西咸新区的协调下,旭氢时代与陶文铨团队于2023年联合发布自研自产的陕西首台套车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发总监代一帮表示:“未来三年将主攻核心部件国产化,让电堆更经济可靠。” 西部材料:掌控核心技术 毫米间筑牢国产化根基 下午,采访团来到位于西安经开区的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材料)。生产车间里,冲压设备发出规律嗡鸣,0.1至0.3毫米厚的金属钛薄材被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随着模具精准下压,表面逐渐浮现出0.3至0.4毫米深的流道结构。 在西部材料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从630吨精密冲压机上取下刚制作好的钛极板并向记者进行展示。 “这些流场是氢气和氧气的‘传输通道’,精度直接影响电堆的功率和运行效率。”该公司氢能事业部PEM电解堆研发负责人王锡奎指着刚冲压完成的钛极板介绍,钛的轻量化与耐腐蚀性使其成为PEM电解水设备的唯一选择,“更关键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冲压工艺比传统蚀刻工艺成本降低90%,从0.3毫米钛箔的制备到流场结构的成型,全流程实现自主可控。” 西部材料展厅内,PEM电解堆多层部件有序排列,如精密立体解剖图,清晰展现氢能转化核心构造。 移步至展厅,用于制氢的PEM电解堆多层部件按序排列,宛如一幅精密的立体“解剖图”,清晰展现着氢能转化的核心构造。王锡奎站在展品旁补充道:“我们专攻电解堆中的钛基零部件制造,不仅突破了钛极板的冲压工艺难题,还研发出复合结构微孔钛毡,破解了机械强度与孔隙率难以兼顾的行业难题。”他话语中带着自信,“目前已成为多家头部企业的独家钛基部件供应商,为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国产化筑牢了根基。” 西部材料的技术人员正专注于钛板表面的涂层制备。 据了解,西部材料深耕钛基材料16年,2018年组建氢能研发团队,现已实现从海绵钛到钛基零部件的全流程技术掌控,成为全球唯一全工序自主生产的氢能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氢燃料电池领域,破解了国外“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了性能对标日本进口钛箔的氢燃料电池用0.1毫米厚精密钛箔,价格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的1/4左右,同时自主开发了多工步渐进冲压技术和低成本高性能涂层技术,目前西部材料的钛双极板比不锈钢双极板轻1倍、寿命长4倍,而成本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的1/3;新一代“三峰结构”微孔扩散层能够通过大幅提升电解水电流密度来降低电堆设备约30%物料用量,这一技术可降低电堆成本30%左右。 西安氢能:全链协同发力 构筑绿色产业发展高地 近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文件精神,以全链条布局构筑绿色发展新高地,从西部材料的钛极板制造技术突破到旭氢时代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产线再到盛世盈创的应用场景创新,多家企业的实践恰是西安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缩影。当前,西安已形成“一先导、两基地、多场景”的产业布局,培育氢能企业120余家,数量占陕西省一半以上,2024年产值近30亿元,形成覆盖“制储运用”的完整生态。 基础设施与协同发展同样支撑有力。西咸新区建成年产3万吨制氢装置、日加注1200千克加氢站,氢能运力平台市场化运营;与榆林等地协同打造氢能物流走廊,氢能产业基金、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及8项标准为产业筑牢根基。此外,高校攻关光催化制氢等技术,3000台电堆生产线等相继投产,氢能重卡、无人机等场景逐步落地。 西咸新区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航拍图 同日,记者从西安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下一步,西安将从三方面推动氢能产业持续突破:一是加大企业引育,依托资源集聚与产业配套优势,聚焦制氢装备、质子交换膜等薄弱环节强化强链补链;二是推动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与企业先行先试,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打造氢能公交、跨区物流等示范标杆;三是做好项目谋划,积极跟进中央预算内项目、国家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推动“氢能检测研究院”“细柳车段氢赋能指挥能源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争取更多中省政策与资金支持。 |
盛夏的威宁大地,处处升腾着产业发展的蓬勃热浪。在盐仓镇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7月26日—27日,2025年第四届中国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