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刘茜 通讯员 姜慧君 在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钱塘(新)区正酝酿着一场全新的突围与变革。 8月7日,钱塘区委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钱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下半年的各项工作定基调、画蓝图。 《决定》指出,当前,钱塘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一系列新的“成长的烦恼”迎面而来,要想加快精准破题,根本路径在于:加快建设创新钱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回望上半年,钱塘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期中答卷”: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增速排名全市第三;技术交易额增长100.2%,增速居全市第一;17个项目入选首批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入选数全市第一…… 亮眼成绩之上,再次点题“创新”,不仅彰显出钱塘以“新”求进的不变定力,更凸显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深远考量。一场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力赛”正在这片土地上拉开帷幕。 筑基 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筋骨 建设创新钱塘,落脚点在于构建区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翻开钱塘的产业图谱,产业“家底”清晰可见:“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实力强劲,合成生物、核酸药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异军突起。今年上半年,钱塘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4%,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制造业投资规模保持全市第一,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 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在产业培育过程中,钱塘创新推出“一产业一平台一政策一基金一机构”发展模式,每个产业落实一个主导平台,以物理集中催生化学反应。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围绕打造“中国医药港”产业地标,钱塘已构筑了1800家企业、130万方产业加速器、200亿元基金、3.5万名人才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下半年,钱塘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根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破4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的年度目标。 具体来看,为深化传统产业焕新升级,钱塘提出将统筹打好“西企东迁”“工改工”“智改数转网联”等提质增效组合拳,全年完成存量工业用地的提容、改扩建2000亩以上,新增省市“未来工厂”数量20家以上、保持全市前列,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14家。 在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方面,钱塘将在“车药芯化航”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上做足文章。例如,着力推动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力争3年内整车、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双千亿”;全力协助5款新药上市审批,努力实现创新药“年年都有钱塘造”等。 为加速未来产业破题成势,钱塘将从政策层面发力,做实合成生物、元宇宙、具身智能等4个省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力推进“杭州核酸药谷”建设,持续深化布局智能网联车、低空经济等赛道,强化项目带动、场景驱动、创新联动,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特色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互融 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 恩和生物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试基地、浙江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完成C929中机身试验件试制……走进钱塘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链与产业链正如同DNA的双螺旋,相互依存、促进。 于钱塘而言,14所高校、32万名师生资源赋予了这片土地无限的创新活力。今年来,紧扣人才这一关键要素,钱塘通过建强“博士入企”“产业教授”“科技副总”队伍、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健全“1+6+X”技术转化服务体系等,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先行区。 然而,创新的成效最终要落在高质量发展的绩效上。会上分阶段提出了2030年、2035年创新钱塘建设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到2030年,要实现“四个大幅跃升”,即科技创新能级大幅跃升、人才创新活力大幅跃升、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现代产业竞争力大幅跃升。 跃升之时,当有关键之策。聚焦“四个大幅跃升”,钱塘以“新”破题,提出要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为主要支撑,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 一方面,以人才有序流动共享为突破口,深化教科人一体发展。钱塘将迭代“博士入企”机制,鼓励推广“编制在高校、工作在平台、服务在企业”等用人模式,推动“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人才评价模式扩面提质,壮大“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队伍,进一步探索完善顶尖人才引育机制,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支撑。 另一方面,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为切入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钱塘将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健全科技型企业“发现-培育-认定-提升”全链条培育机制,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让创新成果更快落地生根。 赋能 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展现出对千行百业的强大赋能作用。杭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以打造最优创新生态为重要基础,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区,钱塘早已有所行动。聚焦人工智能新赛道,钱塘布局了多个应用大模型,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70余家,落地浙江省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等重点平台。今年6月,钱塘具身智能产业先导区启动创建,按下未来产业加速键。 发力“人工智能+”,钱塘诞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应用场景:德睿智药由AI设计的新药19个月获得临床批件,节省3年时间、50%研发成本;花西子研发的全球首台“美妆AI测谎仪”,尽显中国美妆的“科技范儿”;顾家家居与群核科技联合发布行业首个全链路AI设计大脑…… 随着越来越多“AI+制造”场景的落地,人工智能正深入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协同等领域向更高水平突破。 会上,钱塘决心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为驱动力,抢占未来竞争战略制高点。强化省机器人创新中心、浙大智能药物研究院等平台牵引作用,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行业大模型,培育壮大AI医药、具身智能、高端芯片、智能终端等重点赛道,努力在“AI+药物研发”“AI+制造业”协同发展上争当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抢抓人工智能这一核心变量。钱塘还将面向社会发布企业“能力清单”和场景“机会清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制造和融合创新高地。 行至半山,当以更疾步伐攀登。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一年,钱塘正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继续书写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的崭新篇章。 |
大象新闻记者 张建良 雷刚 没有喧嚣的口号,只有创新引擎
2025年的进度条已过大半,连日来,杭州各区县(市)全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