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小特产撬动大产业 杭州土特产“含金量”攀升

新资讯 2025-8-21 18:47 钱江晚报 1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欣怡 通讯员 姚武旦


编者按:经济大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在全省上下奋战三季度,跑好下半场奋勇冲刺的当口,杭州正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杭州市发改委组织开展政策赋能·杭州答卷——杭州‘8+4’经济政策媒体采风活动。浙江日报杭州分社走进企业、科研院所、城镇乡村等,感受杭州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七山一水二分田,杭州独特的山水格局,孕育了丰饶多样的土特产。


这些土特产看似不起眼,却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饭桌子,另一头牵着农民增收致富的期盼。


在杭州的绿水青山间,越来越多的土特产正经历一场华丽变身,从土疙瘩变身金宝贝


一株艾草的三级跳


淳安大墅镇禾通制药有限公司的打绒车间里,浓郁的艾草香混合着机器的嗡鸣。千岛湖好山好水,种出的艾草叶片肥厚、药效足,我们的艾草不用打药,拿到了有机认证。负责人史伟慧捻开深褐色的陈艾,语气里透着对原料的自豪。


禾通制药2020年刚成立,创始团队是一群“90,这家年轻公司目标很清晰:打通艾草产业的任督二脉。


好产品离不开好原料。禾通与周边13个村镇合作,每年向周边村镇及种植户免费提供20万株优质种苗,与周边13个行政村签订艾草种植包收协议,种植面积超2000余亩,在山东等地已形成超2万亩的艾草种植规模基地。


艾草好养活、不挑地、不抢耕地、收成快,唯独所缺的,就是稳定的经济效益。史伟慧介绍,农户只管安心种,销路我们来兜底。目前,光是大墅镇的艾草就有700余亩种植规模,每年可实现经济利润50余万元。



禾通公司将原本的老厂房改造成艾草大健康产业园,开出八条生产线,现代化全自动生产车间、高标准GMP实验室纷纷改建完成。收割的艾草经过晾晒陈化,变身为灸条、泡脚包、艾灸贴、眼罩等30多种艾制品,身价翻倍。


史伟慧拿起一撮高比例的黄金绒这种30:1纯度的精品,是市场上最高比例的艾绒,我们艾灸制品主要供应医院和灸馆做专业灸疗。当然,我们也有510块钱的家用艾条,让艾灸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条深加工之路,让公司的年产值稳稳站上了千万元台阶。


从艾草种植到加工,这群年轻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三产融合


千岛湖游客这么多,康养需求旺盛,我们的艾草产品能不能受青睐?瞄准康养赛道,他们筹划在景区、酒店设置展示柜,让游客便捷地带走这份千岛湖的艾意。更前沿的探索是艾灸机器人”——一种能简化操作、让艾灸服务更易普及的设备。


未来,或许在酒店房间、在康养中心,人们能更方便地体验到艾灸的益处。这才是艾草产业未来的大市场。史伟慧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只蜜蜂带火一个村


桐庐蜂产业发展走过近百年,在业内有全国养蜂看浙江,浙江养蜂看桐庐的美誉。但与20年多前的突飞猛进相比,之后的蜂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答案在农文旅融合的卖点创新。


我们参与了蜂王浆、蜂花粉国际标准的制定,出口欧盟的产品也完全达标。在桐庐分水蜜蜂小镇的核心企业——天厨蜜源公司,负责人童平指着繁忙的生产线介绍。这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连接着源头700多家蜂场,是小镇蜂产业的引擎


分水镇对这份甜蜜事业倾力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和文旅平台搭建。每年,数千吨来自这里的蜂产品,约七成漂洋过海,将桐庐的送往世界。


这份产业的繁荣,实实在在地到了当地村庄。走进大路蜜蜂友好村,曾经的农田已变了模样。


以前哪有这么多游客?现在周末上海、江苏的车牌能排长龙!村党委书记王陈峰指着村里的呱呱叫欢乐农场和沿路的特色民宿群,满是自豪。



村里流转了1260亩土地,通过蜜蜂授粉让油菜、水稻增产明显,还依托3A景区村庄打造农文旅业态:32家风格各异的民宿、热闹的露营基地、夏日水上乐园。去年,这个小村庄吸引了3万游客,创收45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56万元。


村民侯东生,一家三代都是养蜂人,切身感受着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以前自己单干,看天吃饭,一年到头也就五六万,心里没底。现在有了智能蜂箱,能测产量、控温湿度,还能监测蜜蜂繁殖力和采集力。如今,他成了天厨蜜源等企业的专家顾问,公司推广我们的良种和养殖技术,还搞蜂产品认养,去年光认养的游客就有七八十户!


新模式、新技术加上稳定的销路,让侯东生的年收入翻了好几番,达到了三四十万元。侯东生的转变,正是这条甜蜜产业链赋能农民、振兴乡村的例证。


一株艾草,从淳安的田间地头出发,深加工为健康产品,并积极融入千岛湖的康养蓝图;一群蜜蜂,在桐庐酿出高品质蜂产品远销海外,酿造出农文旅融合的蜜蜂友好村


2025年杭州市“8+4”经济政策提出开展兴村提质行动,培育10亿元级土特产全产业链,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和万名农创客工程。这两条特色产业链的崛起,正是杭州市“8+4”经济政策大力培育土特产全产业链的鲜活样本,生动演绎土特产如何撬动大产业。更关键的是,它把增值的收益留在了乡村,实实在在装进了农民的口袋,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