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傍晚,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灯广场华灯初上,人头攒动,一场专为高校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在此举行。30家企业、300个岗位……这场精心设计、持续三天的“‘秀’才回家”之旅备受关注。 招聘会开启前,60余名年轻学员走进县委党校组织的培训课堂,从政策解读中聆听机遇,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里汲取勇气,最终站在了这场招聘会上,与家乡的未来郑重“签约”。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人才招聘,而是秀山以最大诚意发起的一次“人才回巢”与“产业推介”的双向行动。 破题 一场事先精心安排的“回家”之旅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造成对产业不了解、对政策不熟悉,让很多年轻人对返乡就业创业心存疑虑。另一方面,秀山本地产业升级加速,从现代农业到电商物流,从智能制造到跨境电商,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 “‘秀’才回家”专项活动正是要打通这层隔阂。 8月20日,活动伊始,这60多名学员入住宾馆。一件定制的文化衫、一本详尽的《活动指南》,成了他们“回家之旅”的入场券。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牵头,多个部门通力协作,打算用三天时间,为年轻人搭建一个“认知-规划-落地”的全链条支持平台。 机遇 家乡的“硬实力”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秀山还有这样一个‘农业硅谷’。”一位学员在参观秀山兴隆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后感叹。 温室里的热带作物茁壮生长。园区的佳沃茶厂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产业。 在秀山的电商大厦内,本土品牌琳琅满目,农产品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跨境电商的蓝图已然铺开。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秀山的电商产业已成气候。 秀山本土电商企业“巴谷鲜”创始人谭邦森的分享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谭邦森从沿海返乡,借助电商风口将家乡农产品卖出大山,他的故事成为“家乡机遇”最好的展示。 赋能 一场“干货”满满的未来预演 “农业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新农人?”“高新区企业最缺什么人才?”“青年创业能申请哪些支持?”……学员们提问直接,各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 三天的活动中,课堂培训与实地研学交织,政策解读与招聘面试衔接。 秀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成芳登台授课,剖析秀山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机遇;国家级创业导师卢庆带来《AI时代的职业竞争力》前沿课程,教年轻人如何驾驭科技而非被其取代;就业、社保部门负责人轮番上场,解读就业补贴、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看到机遇,更要给他们匹配‘赛道’、装备‘武器’。”秀山县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杨旭说。 “‘秀’才回家”,看似一次活动,实则是秀山人才战略的品牌化、系统化升级。其背后,是秀山对“人才-产业”双向赋能新格局的深远谋划。人才不再是被动“回巢”,而是被家乡的产业活力、政策诚意和发展潜力主动吸引;政府不再是简单撮合,而是搭建生态、营造环境、持续赋能。 上游新闻 吴思倩 受访单位供图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杜文菁 8月26日,中国数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8月25日,记者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