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9月5日,2025成都·国际猕猴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开幕。大会以“全产业链融合、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指导支持,吸引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专家,以及国内外猕猴桃主产区代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120位嘉宾齐聚都江堰,共探产业升级路径,共谋乡村振兴新篇。 产业成就:从“天府粮仓”到百亿级产业集群 成都猕猴桃产业经过多年深耕,已形成“都江堰核心产区+蒲江、邛崃等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量30余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成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都江堰市作为核心产区,以10.3万亩种植面积、11.4万吨年产量,贡献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产值,其“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达43.24亿元,稳居全国前三。 “我们坚持科技引领,建成高标准产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推动品种培优、智慧农业和标准化生产。”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果表示,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成都正加速从传统种植向数字智能转型,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成都经验”。 科技赋能:从“田间管理”到“智慧生产” 大会聚焦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分享了前沿成果。据大会报告,成都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自主选育“龙山红”“西蜀猕砧1号”等新品种,攻克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同时,智慧农业技术广泛应用,无人机植保、物联网监测等技术实现果园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都江堰市耕地“容积率”提升科研成果。 都江堰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罗雪梅介绍,当地通过“耕地容积率提升”行动,推广“猕猴桃+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建成千亩粮果联动示范片,亩均效益突破1.45万元,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她表示:“我们将以‘三遗’文化为底色,打造‘100公里龙门山多彩猕猴桃文旅示范带’,推动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 文旅出圈:从“农产品”到“超级IP” 都江堰市发布“国际猕猴桃文旅之都”战略,推出三大创新举措:1.“猕恋乐园”主题景区 :打造猕猴桃主题游乐场、VR采摘体验馆,游客可参与猕猴桃酿酒、果酱DIY等互动项目;2.“甜猕餐厅”农耕美学 :以猕猴桃为食材开发创意料理,推出“猕猴桃宴”主题餐饮IP;3.“茶猕共富”联名商品 :联合川茶集团推出猕猴桃茶饮、茶果酱等跨界产品,重塑消费场景。 未来,都江堰将每年举办国际猕猴桃文旅大会,设计‘茶猕共富’等联名商品,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都江堰力争将猕猴桃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让猕猴桃成为成都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 开放合作:从“天府粮仓”到全球市场 成都将依托“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国际开放合作。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政策体系,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跨境供应链建设,力争到2027年实现猕猴桃产业总产值翻番,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开放高地。 同期举办的成都国际猕猴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专题培训,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实操动能。 从科技赋能到文旅破圈,从产业升级到国际协作,成都猕猴桃产业正以 “全产业链融合” 为引擎,书写乡村振兴新篇。这场盛会不仅展现 “天府粮仓” 的硬核实力,更提供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 “成都方案”。未来,一颗小小的猕猴桃,将持续串联科技、生态与文化价值,让 “蓉字号” 农产品香飘全球。 |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上海市“专精
9 月 4 日,天衢新区绿色低碳半导体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