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培育新“千亿”,武汉光谷发力高端传感器产业

新资讯 2025-9-15 16:44 第一财经 1 0

913日,在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现场,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揭牌。该联盟成员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创新生态体系,助力光谷传感器产业加速迈向千亿规模。



光谷传感器产业的千亿目标


传感器,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神经元,是物联网的核心部件,更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基石。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迅猛发展,传感器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光谷,这里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带动湖北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


其中,华工科技的温度传感器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企业;四方光电的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飞恩微电子的汽车压力传感器全国销量领先。


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比,武汉的传感器产业规模还有一定差距。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别是在一些高端传感器方面,国产化率还比较低。比如,用于呼吸机的传感器,国产化率仅为5%。他坦言,加入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就是希望借助联盟产业生态的各方力量,突破高端传感器卡脖子技术,助力传感器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发展。


据悉,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发挥其在工程、信息、材料等领域的综合优势,联合高德红外、华工科技、四方光电等45家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首批成员),以及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打造覆盖政产学研用金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筹备组组长缪向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联盟将聚焦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等光谷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企业,培养一批扎根光谷服务国家的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力争到2030年建成产业规模超千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


我国距传感器强国还有多远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在会上表示,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早在2022年已突破万亿元人民币,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近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26%,但在高端传感器市场,我国约80%的传感器依赖进口。被卡脖子之外,我国高端传感器行业创新生态、设计工具与研发平台、先进材料与核心器件、高端芯片与工艺设备、系统集成与转化应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距。


尤政指出,我国要成为传感器强国,需要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要关注产教融合,也就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关联融合。传感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且与应用紧密关联的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原创技术开发相结合的产教融合,是发展传感器、成为传感器强国的首要条件。


二是要强化协同创新,传感器行业是投资密集、产品应用广但产业分散的行业,因此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金融机构等各个创新要素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同创新。通过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与共性技术开发与共享机制,来实现传感器全行业的高效运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加大示范应用,可以围绕国家的重大工程任务、国家急需的重要战略装备以及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生活需求,有组织地开展创新,体现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通过传感器赋能,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传感器产业的生态链。


尤政表示,此次联盟的成立,是华中科技大学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将持续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引领作用,为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科智慧华科力量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