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17日讯(记者 王玉龙)九月潍坊,盛会纷呈。 从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拉开序幕,到2025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汇聚区域力量,再从生物健康创新发展大会迎来院士天团,到2025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山东行登场——短短半个月间,四场高规格会议相继在这座山东工业重镇举办。 四大活动跨越海峡两岸、东亚区域与产学研各界,但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推动潍坊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这座工业大市正以“四链融合”为路径,加速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九月盛会,四方高朋齐聚潍坊 九月的潍坊,成为产业合作与创新发展的焦点。四场重大活动接连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学者和专家。 打头阵的是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于9月1日至4日举办,以“创新引领 共赢未来”为主题。随后,2025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举行,汇聚三国政商学研各界力量。 9月15日,“创新山东院士行”潍坊站暨生物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永莲、徐国良、李劲松等60余位知名专家齐聚潍坊。 紧随之后,9月16日举行的2025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山东行(潍坊)暨重点高校校地合作对接交流会,邀请30所国内知名高校参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学府,将潍坊九月盛会推向了高潮。 9月16日的活动以 “产才融合赋能齐鲁 协同创新领航未来” 为主题,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348项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企业技术需求,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链及骨干企业。 这些需求中,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占比超七成,达272项,聚焦先进材料、新能源装备等前沿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需求52项,绿色低碳与安全提升需求24项。从产业领域看,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两大领域技术需求占比分别为39%、29%。 为推动校地合作落地,活动现场为工信部直属高校驻潍坊7所技术转移中心进行了揭牌,为“才聚潍坊—直通名校”招生就业合作16家共建单位进行授牌。与会30所高校、3个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2家企业、2个协会、2个创投机构,与潍坊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携手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倡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甄良细数双方合作“成绩单”:近三年培养206名潍坊籍学生,与潍坊一家企业的合作项目金额超1200万元,该企业还在南航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分享道:自2021年起,交大与潍坊每年都互派科技人才副总,推动数十家企业在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达成合作,建成多个高能级联合研发中心。 诚意满满,硕果累累。 产业根基,“9+3+N”现代产业体系 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活动前夕,9月15日举办的“创新山东院士行”潍坊站暨生物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已经为潍坊的创新发展注入高端智力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永莲、徐国良、李劲松等60余位知名专家齐聚潍坊,交流思想、洽谈合作。 会议期间,张永莲、李逸平、李劲松等院士专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创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推介。 作为九月盛会的开场活动,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于9月1日至4日举办,着力推动鲁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大会邀请了550余位台胞台商参会,包括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重要嘉宾。 本届鲁台会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的办会方式,在潍坊市设置主会场举办1项主题活动和6项专题活动。专题活动聚焦山东“十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现代农业、高端化工、医养健康等鲁台优势产业,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重点项目对接洽谈。 2025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潍坊举行,作为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精神的重要平台,聚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论坛汇聚三国政商学研各界高层人士,从地方政府高效协作到贸易投资便利化,从数字经济到产业链稳定畅通,共谋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论坛期间,同步举办了第四届中韩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会、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高效农业示范推广交流会等平行活动。 山东与日韩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6周年,山东正与日韩扩大全方位交流合作。 潍坊产业合作的底气来自于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 潍坊市正构建形成“9+3+N”产业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食品加工、汽车制造、高端铝材、纺织服装、智能农机、现代医药共9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同时,将工业母机、磁技术、新型储能3条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产业链,并谋划布局N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另外,潍坊以产业链为主线,深入推进“链长制”,围绕5个千亿级、10个500亿级、N个新赛道产业链,推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构建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协同配套好、质量层次高、支撑带动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形成“5+10+N”重点产业链发展大格局。目前,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 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主任张杰表示:“政府搭台是成果转化的压舱石,成果转化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潍坊“9+3+N”“5+10+N”产业链根基扎实,企业技术需求迫切,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企业创新,潍坊打造成果转化高地 在潍坊产业合作发展的大潮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山东健奕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功能糖醇领域,凭借“无水乳糖醇”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公司凭借年产10万吨液体糖醇、3万吨山梨醇和2万吨结晶木糖醇的产能,占据全球供应链中重要一环。 再如,埃尔派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80余人的研发团队,常年外聘多名专家学者组成“智脑团”。公司成功推出自主研发的超细大型气流粉碎机,出料粒度可达D50:0.5μm,成为国内外最大型的超细超纯气流粉碎机。 潍坊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密码在于其产业链思维,整合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与产业链,企业对链入位、融链发展。 今年以来,潍坊市推动 “我帮企业组主场” 活动,为企业搭建起精准对接的平台,推动企业间的互采互配,形成“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目前,潍坊全市70%的规上工业企业纳入了重点产业链体系。潍坊市工业母机产业联盟、潍坊市汽车制造产业联盟、潍坊市磁技术产业链创新联盟等先后成立。从“单打独斗”到“链上共舞”,企业之间需求对接更精准、资源整合更高效,成本持续下降,竞争力整体提升,也为与高水平机构合作、承接先进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系列盛会落幕,但潍坊产业合作与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刚刚开启。正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荣剑英所说:“产业是人才发展的沃土,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潍坊产业集群的壮大吸引了人才汇聚,而人才的涌入又为产业突破注入动能。随着高校科技成果、名企合作资源、区域协同力量的持续引入,潍坊的产业发展将如虎添翼。 区域牵手产业互补织锦绣,中外协作资源互通架金桥。潍坊这座工业大市,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优化资金链、完善人才链,加速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
9月14日,贵阳产控园区公司举行园区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
2025年9月12日至14日,为期三天的2025“中国电器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