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王丹 9月30日,洛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本次发布会聚焦洛阳市“十四五”时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洛阳市工信局、洛阳市商务局及市民营经济局联合发布,展示了洛阳市在推动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及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以来,洛阳市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洛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达到32.94,位居全国先进水平,其转型做法和成效更是入选了2025年工信部典型案例。 洛阳市制定并实施了《洛阳市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累计投入政策资金超6亿元,用于支持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机器换人等项目。通过分类施策,洛阳市精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数字领航”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带动小微企业普惠转型。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智能应用场景、车间工厂、数字化园区等标杆示范超过300个,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以上。 链式转型初显成效,产业集群量质齐升 洛阳市在重点产业链转型方面同样取得显著进展。通过编制农机装备、矿山装备、先进合金材料、光电等产业链的转型图谱和清单,指导链上企业精准改造。支持“链主”企业如一拖集团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家,接入工业设备数量达18万台(套),服务企业超过3600家。例如,中信重工建设的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帮助客户降低设备能耗 5.8%,还带动公司主机订货超4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助企服务长效化,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洛阳市在助企服务方面同样不遗余力,构建了覆盖问题收集、办理、督办全流程的助企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创新问题收集机制,线上线下联动,确保企业诉求“应收尽收、应接尽接 ”。线上整合四大诉求渠道,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服务窗口”;线下依托行业协会、专题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干部深入企业一线倾听诉求。同时,建立高效办理机制,实行问题“列单—领单—办单—清单”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处置及时有效。 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洛阳市组建了全省唯一的政府组成部门——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并配套设立县级机构,构建专业高效的服务队伍。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构建全周期政策支撑体系。截至目前,民营经济已贡献全市50%的税收、62%的GDP,成为支撑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重要力量。 产业态势持续向好,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 “十四五”期间,洛阳市工业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规上工业利润达308.7亿元,较 “十三五”末增长46.6%,工业利润率同比提高41.8%,高于全国、全省0.95、2.2个百分点。在重大项目带动下,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排名全省第一,创近十年新高。 洛阳市精准把握产业变革趋势,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四新一装备”风口产业,推动产业链群量质齐升。铝基新材料产业链成为首条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链,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和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崛起。同时,洛阳市在产业数字化建设方面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双试点”,获4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未来展望:持续发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面向“十五五”,洛阳市工信系统将聚焦“两高四着力”,扛稳工信担当,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点、线、面”持续发力,全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洛阳市“十四五 ”时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未来,洛阳市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助企服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为现代化洛阳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编审:沈伟 (来源:大象新闻) |
9月29日,“花开蓉城·苗绘未来——2025年成都秋季花卉苗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9日讯(记者彭丹)9月28日下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