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邵阳市专场。“十四五”期间,邵阳市大力实施产业兴邵、科技强邵、开放活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会上通报,“十四五”期间,邵阳市以“五张图谱”成效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答卷。 △发布会现场。图/记者章杨梓昕 产业发展绘就“跃升图” “十四五”期间,邵阳市坚持产业兴邵战略,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250.8亿元增至2024年的2926.3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打火机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年产一次注塑打火机150亿支,占全球市场份额70%;特色轻工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59.84%,居全省第一;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82家,较2020年增长4倍。三一专汽建成全国最大新能源搅拌车生产基地,维克液压、广信科技成功上市,邵虹基板玻璃攻克国际高世代电子玻璃“卡脖子”技术。五年来,邵阳在国家级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等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基础支撑铺展“实景图” 邵阳市统筹推进“五网”建设,交通网方面,白新、永新高速建成通车,新新、城龙高速年底通车,邵阳火车站扩改完成,邵永高铁加快推进,融入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和粤港澳3小时经济圈。水利网方面,犬木塘水库建成投用,大圳灌区改造完成,新增灌溉面积超100万亩,衡邵干旱走廊问题基本解决。 能源网方面,“气化邵阳”工程稳步推进,电力供应能力突破35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92万千瓦。物流网方面,新增邵阳-怀化-东盟、邵阳-盐田港铁海联运班列,设立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信息网方面,建成5G基站1.3万个、农村千兆光纤端口11.3万个,夯实“数字底座”。 改革开放激活“活力图” 改革领域,邵阳市推进358项重点改革,产业园区社会事务全面剥离,邵阳经开区晋升国家级;医保DIP付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纳入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获全省优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6万户,居全省第四。 开放方面,发挥全球百万邵商优势,经贸“朋友圈”扩展至186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中国(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2020年以来,邵商直接投资及关联项目超600个,带动回乡投资超3000亿元。 城乡共进勾勒“融合图” 邵阳市构建“一群一圈”发展格局,东部城镇群打造“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吸纳就业23万余人、产值超2000亿元;西部生态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5664万人次,同比增长17.24%。 城乡融合方面,推进供水、客运、物流一体化,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458公里,农村电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县域经济壮大,入选中央财政油茶产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新增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邵东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民生改善呈现“效果图” “十四五”期间,邵阳市每年将75%以上财力投入民生事业。创业就业方面,实施“邵商+”护航大学生创业计划,建设乡村车间1248家,吸纳就业5.19万人。教育方面,新增公办学位6万余个,解决“大班额”问题,邵阳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投用。 住房保障方面,改造老旧小区1836个、城市危旧房1585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95套。健康邵阳方面,建成10个县域医共体,新增三级甲等医院5家。聚焦“一老一小”,完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增至4.62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这五年,邵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展望“十五五”,邵阳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举措,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力量。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 
晋州市纺纱织造产业集群是河北省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
闭幕式上,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鑫致辞 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