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业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在浦东,就有一座上海唯一以“设计业”为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园。
记者最新了解到,坚持以设计引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以下简称“集设园”)日前迎来了燕芯微电子、天锐星通、斯达半导体、国技智联等一批新锐企业入驻,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细分赛道。同时,行业重要生态平台——上海EDA/IP创新中心也已落地,依托集设园推动“EDA产业大厦”及“EDA/IP社区”的规划和建设。
经过六年运营,集设园今年正式跨入“2.0版”,将推动产业布局从“单点突破”向“集群跃升”转变,形成“面向前沿、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协同共进”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增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韧性,为浦东打造产业“核爆点”蓄势增能。
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全链条服务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兴起,使得AI推理产生的算力需求猛增。今年,聚焦智算领域前沿创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运营方——张江高科开启了895创业营(第十六季)智算专场,一批来自全球的优秀“潜力股”企业纷至沓来,涵盖了算力基础设施、软件算法、行业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集中呈现智算产业的新力量与创新趋势。
燕芯微团队就是其中一员,该团队是北大集成电路学院团队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多轮比拼,最终获得了智算专场“最具成长性企业”奖项。在参加创业营的四个多月时间,浦东张江的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深深吸引了燕芯微团队,决定在这里开启“智算”的创业征途,入驻集设园。
“张江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我们燕芯微最终选择集设园,就是看中了这里全链条的产业服务能力,从前期的创业孵化,到政策支持,再到产业协同,能够助力我们燕芯微全生命周期成长。”燕芯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戚鑫表示。
此外,今年已有一批顶尖团队落地浦东,入驻集设园。为了让顶尖人才留下来,集设园打破以往产业区“沉闷”的氛围,除了为企业与人才提供高质量的物理空间和发展环境外,还陆续举办了以产业沙龙、产业政策宣介和产业氛围凝聚为主的“芯聚场”“芯生代”等系列活动,已举办五十余场,成为园内工作的年轻人必打卡节目。
构建面向未来的科技产业生态
在浦东,集成电路正加速推动“全链布局”,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约占全市75%、全国20%,全面提升高端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封装测试、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材料等全产业链竞争力。其中,集成电路重点产业园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集设园为例,这里已汇聚60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业规模从2018年建园初期400亿元提升到2024年1128亿元。同时以设计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张江集成电路整体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89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2622亿元(占全国产业比重18.3%),年均增长率逾20%。
“目前,集设园1.0阶段规划的‘千亿产值、百万空间、十万人才’的建设目标已提前完成。”张江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2.0阶段将抓住‘聚焦张江再出发’战略机遇,围绕端侧集成、公共平台和软件信息三大方面发力。”
通过细分赛道的“单点突破”,集设园正面向国际前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锚定最热需求,朝着集群化布局生态链。
2024年起,张江高科推动设立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芯片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在集设园新增了“RISC-V生态街区”,围绕行业龙头企业,招引集聚更多产业链项目落地。RISC-V中国峰会今年也来到张江举行。
此外,EDA²、上海EDA/IP创新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产业服务平台也相继落地集设园,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上海EDA/IP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国军表示,上海EDA/IP创新中心的创立旨在联动设计与制造,建设国产EDA/IP示范性生态。他透露,中心依托集设园正携手多家企业共同推动“EDA产业大厦”及“EDA/IP社区”的规划和建设。
记者了解到,行业隐形冠军——上海启芯领航半导体有限公司也将于11月底正式入驻EDA/IP集聚区。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国产EDA工具已然星火燎原,不少新兴企业的点工具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商用技术水准,更多的工具需要上下游协同完成工程样机验证,这也是吸引他们入驻集设园的关键。 文字:杨珍莹 供图:张江高科 编辑:施丰奕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
11月3日下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李政前往上海维智卓新信
11月3日,作为2025贵商发展大会暨粤企入黔产业合作对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