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平行分会——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无人机产业)发展会议在西咸新区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出席并致辞。 王晓在致辞中表示,陕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加快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推动秦创原扩能升级和“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同各界朋友携手把无人机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深化务实合作,加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力做强产业集群,加力拓展应用场景,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环境和服务,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全省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爱生集团李兢尧副总经理分别围绕“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与装备技术创新”和“无人机产业生态构建及高质量发展”作主题分享。 省科技厅发布了全省无人机产业创新能力资源清单,会上,还签署了高速宽域无人机新型发动机项目等10个无人机产业合作协议,液氢动力无人机、无人系统智能化技术、低空场景运营平台等6个项目团队进行了路演推介,为产业合作与技术转化搭建起高效桥梁。 在大会成果展示区,集中汇聚了24家企业的46件核心展品,全面覆盖无人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展现了聚集区产业集群的最新实践。 西咸新区作为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新区相关负责人在大会现场对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进行推介。近年来,西咸新区依托辖区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基础,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和多所高校的科教产融优势,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无人机产业,当前创新动能持续迸发、产业生态加速成型,彰显出强劲发展动能。 全域布局成型 “一五一十”构建产业发展骨架 在产业布局方面,西咸新区构建“一五一十”无人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动低空经济向更多行业渗透。 一个核心领跑发展 沣西新城3平方公里的翱翔小镇依托西工大创新引擎与爱生、科为等链主企业优势,打造集产业聚集、应用研究、整机制造、检验测试于一体的“四大中心”。 五点支撑全域联动 形成西工大基础研究、沣东新城技术支撑及产业配套、榆林靖边测试验证、渭南大荔人才培训的跨区域功能体系,共同打通“技术-人才-验证”链条。
一基地补短板 全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建成投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试飞保障。 十大场景落地见效 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巡检安防等场景实现常态化运营,全省首个低空物流组网组建完成,首条跨行政区域航线(沣东新城至高新区三期)实现首飞,实现精准、高效、安全运营。 集群效应凸显 企业与营收实现量级跃升 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的“磁石效应”持续释放。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聚集区已汇聚企业108家,较获批初期实现翻倍增长,规上企业达12家,营收攀升至25亿元,产业链条实现全覆盖。 从飞控系统、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均有龙头企业引领,西安爱生集团的大载重长航时高原高寒型无人机系统、探索鹰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盛世盈创“烛龙一号”氢动力无人机等创新产品频现,在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行业效能等方面表现卓越。 创新生态完善 平台与服务双轮驱动发展 随着聚集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创新平台体系也在加速成型。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天生物诊疗与防护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无人机系统技术与应用创新联合体等19个技术平台落地西咸新区,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 高能级服务平台也接连落地,联通(陕西)低空创新中心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广电计量适航服务(西北)分中心填补西北无人机适航认证空白,这些平台的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低空资源保障与科技服务 同步升级 从硬件资源供给到软件服务支撑,西咸新区通过推动低空资源保障与科技服务协同升级,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目前已获批昆明池、沣西新城南部片区等4块低空空域,总面积达282平方公里,累计开通15条总长近300公里航线,构建起高效“空中走廊”。 西咸新区常态化举办场景发布和供需对接活动,为产品找市场、为技术找场景,依托覆盖全区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股、贷、债、保”全链条金融支持,精准助力企业从研发到市场的全过程,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会议全面展现了陕西省无人机产业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也标志着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未来,西咸新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深化产学研用金融合,推动低空经济从“样板”走向“规模”,携手各界力量,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创新高地,共创低空经济新蓝海。 |
设计业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
11月3日下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李政前往上海维智卓新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