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走进水城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整齐排列的电解槽设备高速运转,抬包车将铝液从电解槽内吸出后立即送往下游企业。高效便捷的铝液直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下游企业入驻园区。 随着园区入驻企业的增多,原有铝液产能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作为链主企业的双元铝业启动技改及扩能项目,对原有电解铝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升级优化,新购置10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并异地建设新型铝合金生产线及配套生产厂房。目前,该项目已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整齐排列的电解槽。牟绍莉 摄 有了充足的铝液,下游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我们今年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显平表示。 该项目总投资7亿余元,工期3年,计划建设年产20万吨热轧高精度铝合金扁锭暨1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新能源铝基材料。 “二期项目的建设除了扩大公司产能外,还有两大亮点。”何显平介绍道,一是深井铸造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将有效助力公司在新能源市场的业务拓展;二是PS印刷版生产线建设,可以延长公司的产业链,丰富公司产品的种类,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公司年产值预计达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何显平说,该项目工程进度完成40%,办公楼、宿舍楼主体工程完工并完成90%装修,深井铸造生产线已建成投用,首炉扁锭于9月顺利出井。目前,正在开展铸轧及冷轧生产线施工。 莹月帆科技集团生产的产品。牟绍莉 摄 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丰富该地区铝及铝加工产品门类,不仅为莹月帆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将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升级与完善,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尽管项目还在建设中,从事印刷业务的贵州靖帆科技有限公司与我们业务洽谈已经开始,他们有入驻园区的意向。”何显平说。 有效投资正促进水城区铝产业链的扩大。目前,该园区已成功聚集了50多家企业,铝水就地转化率100%,可生产20余大类产品,成为全省当前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绍莉 编辑 李蔓毓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 |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当前,我国
11月20日,第六届成都都市圈产业生态建设企业供需对接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