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许昌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为推进“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浙江省“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找准浙江定位,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对全会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有着深刻解读。潮新闻特邀省委党校专家,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农业发展与全面绿色转型等多个角度,从宏观战略与浙江实践两个层面,深度探讨“十五五”时期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专家简介: 肖素萍,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核心位置,并突出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浙江须将国家战略与省情实际深度耦合,于宏大时代场景中精准定位,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任务,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为全国大局贡献更多浙江力量。 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锻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实体是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对浙江而言,精准把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是构筑未来发展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 浙江在发展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上,已积累了显著的比较优势。首先,数字经济底盘稳固,为产业融合提供广阔沃土。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3%,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深厚的数字化底蕴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智能安防、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宁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其次,民营经济活力充沛,为技术创新注入不竭动力。在低空经济领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积极布局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和低空运营服务,民间资本的快速响应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此外,创新资源高效集聚,为协同发展构筑战略高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区等平台持续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项目,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高能级平台在AI大模型、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为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然而,浙江在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核心技术自主能力仍需加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基础算法、新材料关键工艺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差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考验,部分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风险尚未完全消除。高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成为当务之急。此外,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标准规范与监管体系尚需完善,亟需政府前瞻性研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聚力“415X”集群攻坚,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是浙江应对全球产业竞争、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引擎。这一布局通过纵向的产业层级跃迁、横向的区域协同联动以及深度的创新要素渗透,系统推动全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清晰的实现路径。 实施梯队培育与精准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系统性重塑。“415X”战略的核心在于打破产业“散而不强”的旧有格局,通过分层、分类的梯队培育,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与能级提升。其中,“4大世界级集群”主导高端突破。绿色石化、现代消费电子等四大集群,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目标直指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高端环节,以实现价值倍增。例如,宁波绿色石化集群不断从传统炼化向附加值极高的精细化学品和新能源材料领域转型,2024年宁波石化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63.5亿元,连续8年稳居全国化工园区前三。“15大优势集群”专注特色引领。智能电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集群,则在细分领域构建“护城河”,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温州乐清电气集群以全国市场约65%的占有率,掌握了行业标准与定价话语权;以吉利、零跑等链主企业引领的汽车集群,则带动了全省从电池、电控到智能座舱的完整产业链崛起,实现了从“零部件大省”到“整车与核心部件强省”的跨越。“X个‘新星’产业群”负责前沿卡位。对人工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确保了浙江产业发展的持续迭代能力,为“十五五”及更长时期的竞争储备了新动能,避免了产业结构的断层风险。 强化创新驱动与数实融合,夯实产业体系的内生动力。“415X”布局将创新要素精准导入集群主赛道,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方面,以高投入支撑高创新。2024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2%,创历史新高,这笔“战略投资”不断流向“415X”集群相关领域,为技术攻坚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以高能级平台攻克关键技术。之江实验室、省实验室体系等战略科技力量,紧密围绕集群发展需求,在高端芯片、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组织攻关。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浙江已形成“杭州设计—宁波制造/材料—绍兴封装测试”的协同布局,2024年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212亿元,同比增长13.1%,成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范。此外,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全链效能。全省范围内推进的“智改数转”,让传统产业集群脱胎换骨。大量规上工业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品质的提升,这正是“415X”集群在全球竞争中形成成本与质量双重优势的关键。 优化空间布局与要素配置,塑造整体协同的全球竞争力。“415X”不仅是产业政策,更是空间规划和发展指引,它通过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凝聚起参与国际竞争的“全省合力”。第一,引导各地市差异化发展。“415X”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杭州聚焦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宁波立足港口优势发展绿色石化和高端装备,温州强化电气产业特色,湖州、嘉兴等则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错位发展。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定位,有效避免了省内同质化内耗,形成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健康生态。第二,构建“一盘棋”产业生态系统。在省级层面统筹下,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优先向集群集聚区倾斜。通过“专精特新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滴灌中小企业,通过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订单式培养产业人才,确保了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供给。 展望“十五五”,浙江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浙江要以更大决心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久久为功构建“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
光电材料产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正以“乘数
中新网景德镇11月22日电 (记者 吴鹏泉)2025中国(江西)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