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黄沙漫天。在经历了白天的沙尘肆虐之后,根据中央气象台18时发布的最新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我国多个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甘肃河西、宁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来势汹汹 坐实“10年最强”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截至3月15日9时,全国已有11个城市因沙尘影响,小时AQI达到500。目前沙尘主体已经逐步抵达华北地区,北京市PM10小时浓度从8时的1370微克/立方米跃升到9时的645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随之推高,达462微克/立方米,北京城六区PM10达8108微克/立方米,入夜后随着沙尘主体南移逐步缓解,空气质量恢复到轻度污染水平。 中环报记者邓佳拍摄 “目前这次过程,从已经发生的沙尘天气来看,影响范围非常大,沙尘暴影响到了我国的西北及华北地区;从整个强度上看,这次过程我们判断是近10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目前,已经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级别。”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北京出现这么高浓度的PM10,在历史上也属于比较少见的水平。北京刚好是在沙尘气团影响的下游,所以出现了这种非常严重的PM10的污染和非常强的沙尘天气。 源头揭秘 蒙古国,全球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 据国家林草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14日上午,蒙古国发生沙尘暴天气,沙尘随气流向南移动,于14日傍晚在蒙古国与内蒙古中西部交界处入境。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被矛头所指的蒙古国,当下的局面并不乐观。 据央视新闻报道,蒙古国遭遇特大沙尘暴,已致6人死亡80余人失踪。当地时间3月15日上午,蒙古国国家紧急情况总局发布消息说,从13日晚至15日上午9时,在蒙古国全国范围内共收到9省548名牧民在沙尘暴中失踪的报告。其中,467人已被找到。 据当地媒体报道,受特大沙尘暴影响,蒙古国西部部分地区13日和14日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 沙尘暴源头离我们很近。熟悉世界地形的人都知道,蒙古国是个被中国和俄罗斯完全包裹住的内陆国家。 如果从内蒙古自治区驱车北上进入蒙古国境内,首先到达的是南戈壁省。这是蒙古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经济以畜牧业为主,骆驼和山羊的数量为全国之最。放眼远眺,只见一望无边的戈壁沙漠与天际连成一线。因为严重缺水,土壤瘠薄,地面以粗骨质石膏棕色荒漠土和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仅生长一些红柳、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这里也曾出土过很多珍贵的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辽阔的戈壁风景、大漠风光和群山连绵的景观一道,展现出这里独特的美。 南戈壁省经济主要依靠畜牧业。对草原资源的过度掠夺,使土地沙漠化和草场退化在这里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开矿、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使之自然环境更加恶劣。近年来,其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次都有所增加。 国家气象中心相关人员介绍,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南戈壁省是蒙古国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较多的省份之一。 在这次特大沙尘暴中,包括南戈壁省在内的地区短时风速已达每秒24至28米。去年3月,在南戈壁省的古尔班特斯县和朝格特敖包县,沙尘暴的风速达到每秒34米。 中环报记者邓佳拍摄 有学者曾指出,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一半左右起源于蒙古国的戈壁、沙漠化地区。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2004年-2013年,锡林郭勒盟共发生489次沙尘过程,100%来自于蒙古国;蒙古国共发生282次沙尘天气,其中没有过境的有140次,约50%过境到我国内蒙古境内。 任重道远 应对沙尘过境传输需加强全球合作 有研究表明,中国持续推进的防沙治沙工程对抵御沙尘暴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有专家表示,防护林的效果在于减少在防护林区域当地沙尘量,对本地的扬沙有抑制作用。但在沙漠、戈壁等不能造林的地方还是会“起沙”。如果沙尘天气的物质不是来自当地,而是从远处输送过来的沙尘,则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图源中央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广庭认为,沙尘天气的治理只依靠局部治理无法取得根本效果。杜绝沙尘天气的根本在于解决沙源的问题,这牵涉到全球环境治理的合作,而不只依靠中国治沙防沙工程。 可见,对于与全球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的蒙古国为邻的我们,在防沙治沙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埋头苦干,还需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的经验,让发生沙尘暴的时间尺度逐渐拉大,强度减弱,让人们少受沙尘之害。 来源:中国环境APP 原标题:《为何这场沙尘“10年最强”?源头不一般》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