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浦东,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从未停歇。 浦东生态环境愈发灵动 生活在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们,是地球上的精灵。保护好这些精灵,与它们共享“地球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顶层设计。设立野生动物禁猎区,就是一种方式。 早在2007年,上海首个野生动物禁猎区就在南汇东滩正式设立。这片广袤的禁猎区,为往来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飞羽精灵们,保留了一个休憩、越冬的场所。如今,每年约有10万只鸻鹬类水鸟过境浦东,近100万只林鸟越冬。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不仅让浦东的生态环境愈发灵动,也激发了更多人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今年5月1日,浦东新区全区域划定为禁猎区,给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赋予更大的力度。 事实上,新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一直在努力。以2020年为例,新区野保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多次联合执法,加强针对花鸟市场、室内动物园等场所的野生动物管控工作,还与公安部门携手,累计侦破无证养殖野生动物案例近25起,查获国家级保护动物70余条(只)。 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 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关爱“地球家园”的行动当中。不久前,浦东成立了5支护鸟志愿者团队,学校里的中小学生、社会各界的职场人士、赋闲在家的退休老人,纷纷加入环保队伍,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位于长江口外的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也迎来了新一批“环保使者”——九段沙湿地生态展示馆少年宣讲团。首批团员共有18人,来自进才实验中学、闵行区实验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经过实地参观、学习后,孩子们将通过主题宣讲与更多同龄人分享湿地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 探索城市生态修复 此外,让更多本土物种回归浦东,也是新区野保部门在努力的一项工作,借此探索城市生态修复。 2006年,上海市獐重引入项目在浦东新区华夏公园率先试点,从浙江舟山獐养殖场引进种獐21头。十多年繁殖后,华夏公园的獐园建立了最多时达到100余头的圈养种群,成为重点种源繁殖基地,先后为上海市滨江森林公园、南汇东滩、松江浦南林地和明珠湖公园输送了优质种源,并进行野化和野放。 在滨江森林公园,游客经常能看到獐的身影出没于林间草地,甚至可以在繁殖期目击到新生幼獐。南汇东滩也通过红外相机捕捉到过成年獐以及幼年獐的踪迹。不久前,又有12只成年獐回归野外,在老港滨海生态廊道安家落户,开启了自由自在的野放生涯。 新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表示,保护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