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文 | 牛晓瑜 来源 | 青岛新闻网视点团队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千百年来,这句话被无数的父母奉若圭臬,并且身体力行。戒尺、藤条、“棍子炒肉”“男女混合双打”等事物和“打法”,都能体现出中国家长对“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深信不疑。直到现在,每到父母给孩子辅导作业的夜晚,小区里往往都能听见孩子的哭泣声和吆喝声,甚至还有打骂声。 最近就发生了一桩打孩子的悲剧。江苏南通的12岁女孩佳佳(化名)4岁时父母离异,跟妈妈李平(化名)生活。李平盼女成凤心切,佳佳学习稍令她不满意,就会引来打骂、体罚,李平曾用书本摔到佳佳头上致佳佳轻微伤,还曾因为佳佳没有完成试卷而用指甲抓伤佳佳的脸。在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后,李平仍两次用烧热的锅铲将佳佳的脸和手烫伤。因此,佳佳外婆向法院申请撤销李平和佳佳生父监护人资格。4月20日,法院作出判决,指定佳佳外婆为佳佳监护人。 新闻图片中孩子被烫的伤痕累累的手,让人看了心疼万分。在法院的庭审中,李平却对自己的行为振振有词,她给佳佳制定了“考进全国前三或者前五名大学”的目标,让还是小学生的佳佳学习大学四六级英语和成人高考的内容。动手打佳佳,也是从多次说教、女儿“屡教不改”开始的。 法庭上,李平承认,如果同一个错误佳佳犯了三次,她就要教训。畸形的教育目标,一句“为了小孩好”的表白,成了李平殴打佳佳的理由,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长时间的暴力折磨让佳佳浑身是伤,失去了同龄人的活泼快乐,成了一个不健康也不快乐的孩子。对于佳佳来说,她需要的不是“不打小孩日”,而是“不打小孩的妈妈”。 对于李平的行为,很多网友认为,称她是“过度鸡娃”实在是过于美化她了,她从头到尾根本不是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倒像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她的“出气筒”。也许在李平心目中,她不认为佳佳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被鼓励的,她认为严厉的言辞打压和施以暴力,可以让孩子更加上进,变得更加优秀。事实上并非如此,棍棒教育往往能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长期“后遗症”。 首先,施以棍棒教育的父母,一般与孩子的沟通是严重缺失的,小孩只知道做这件事会被打,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打,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自己的思考,变得愚昧。其次,为了逃避挨打,小孩往往会采用谎言或者其他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自身的“安宁”,这有可能会让小孩养成说谎、遇事逃避、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第三,还是为了逃避挨打,小孩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父母察言观色,说父母喜欢听的话,做父母喜欢做的事,久而久之形成难以扭转的讨好型人格,对孩子将来的生活社交极为不利。 最近,由佟大为、宋佳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主演的电视剧《小舍得》火热播出,佟大为扮演的鸡娃老爸对于女儿欢欢的教育可谓是亲力亲为,从未对女儿说过一句重话的他,第一次对女儿发脾气,辅导欢欢作业崩溃将女儿吓吐。家长们共鸣深刻,这不就是我自己嘛。佟大为感慨万千,并发微博直言,打骂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国际不打小孩日”的设立初衷,是由于在美国一些家庭中存在严重的虐待儿童等情况。但反对体罚儿童,是不是表示应该对孩子宠爱娇惯甚至放纵,让孩子任性妄为,家长都不得动用“家法”?完全杜绝对孩子的体罚是不现实的,人类幼崽们总是有很多种办法违反规则或者故意捣乱,把大人气的火冒三丈,甚至想要动手。 当然,不可否认,在一定情况下,体罚有必要,能够发挥教育的作用。但体罚必须保证两个前提:首先,不伤害孩子的尊严;其次,对孩子的身体不会造成实质性伤害。比如在私密空间拍拍孩子的屁股、打打孩子的手心,或者用家务劳动、社区劳动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惩罚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打不一定是亲,骂也不一定是爱。国际不打小孩日有一个口号,叫做“请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后的每一天,都不需要打小孩了。这个听起来略显奇怪的节日虽然只有一天,但不打小孩的这件事,希望能够践行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位大人也曾是小孩,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希望自己有一个不尊重自己,只会用暴力手段的父母吗?你希望拥有一个别人家听话的孩子,孩子也希望拥有别人家温柔的父母。 内容来源:青岛新闻网视点团队责任编辑:韩亚菲 【来源:青岛新闻网】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