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新闻网、学习强国等媒体以“邯郸冀南新区:打造一座‘低密度、高品质’滏阳新城”为题,对新区进行报道。
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 打造“低密度、高品质”滏阳新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邯郸冀南新区一手抓“学党史、悟思想” 创新“六+”模式开展宣讲 一手抓“办实事、开新局” 聚焦群众痛点、难点和堵点 以“低密度、高品质”滏阳新城建设 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 截至目前,全区通过“宣讲团+土专家”“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规定+自选”“先进英模+身边榜样”“全覆盖+不掉队”等“六+”模式,累计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学习和宣讲846次,直接受众达10万多人次;累计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50余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0多件,组织发动志愿服务活动6万多人次。 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 打造“低密度、高品质”滏阳新城
结合邯郸市28项民生工程和50件惠民实事清单,冀南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涵盖基础设施、公共医疗、便民服务等27个方面的惠民实事责任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实行台账式推进,消除群众“痛点”,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01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02 在公共服务资源上
03 在便民服务设施上
打造滏阳新城补齐新区城市建设短板 打造“低密度、高品质”滏阳新城
2012年,冀南新区成立,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但至今,该区没有主城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成为制约新区产城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此,新区将滏阳新城建设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打造“低密度、高品质”新城。 职教城建设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占地921亩的职教城起步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冀南技师学院两所学院1.2万名师生入住。其中,国际交流中心,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希尔顿惠庭酒店正在施工,2022年省运会初赛前可投用;总投资66.5亿元、占地1353.76亩的职教城二期项目已经完成项目设计、融资筹划等工作。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约8000万元的滏瑞大街、风华路东延工程已投用;总投资8900万元的马头水厂江水置换工程,正在升级改造,年底前可实现江水全置换目标;总投资2.7亿元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项目,涵盖全区133个村庄,正加速推进。此外,聊邯长高铁和邯郸高铁南站项目也在冀南新区加快落地。 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总投资4.33亿元的人民医院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7.6亿元的第一中学项目和第一实验小学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批复;邯郸市综合体育馆项目和冀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年底投用。 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完成了马铝小区、马头建行家属院2个小区改造提升任务,涉及595户,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总投资2.75亿元的上西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建成,提供房屋438套;总投资9.12亿元的车骑关、董家街、下湾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完工,提供房屋1312套;总投资约43.7亿元的杜村和杏园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成后可提供5472套。 滏阳河综合治理完善防洪和城市排涝功能 打造“低密度、高品质”滏阳新城
滏阳河是邯郸人民的母亲河,在冀南新区境内流经4个乡镇(街道)25个村,全长约25公里。为保护好、修复好“母亲河”,冀南新区把滏阳河综合治理作为滏阳新城的筑基工程,和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滏阳河综合治理。 目前,总投资5.66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完工,累计开挖土方约918万立方米,河道清淤165万立方米,堤防填筑605万立方米,边坡植被绿化125万平方米,滏阳河(冀南新区段)河堤边坡比达到1:6,两岸堤顶宽8—10米,两堤之间最宽处水面达800米,设计最高洪峰流量810立方米/秒,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2021年7月21日强降雨过程中,滏阳河洪峰流量一度达到262立方米/秒,一期工程发挥了较好的泄洪和缓洪功能,沿线村庄没有发生任何险情。特别是随着峰峰矿区、磁县、武安山区汇水的不断涌入,冀南新区滏阳河河道内储水量达到1356万立方米,为拱卫邯郸市主城区防汛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投资11.91亿元的滏阳河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按照“疏林草地、草坡入水、生态自然”理念,完善防洪和城市排涝功能,建设市民休憩公园,布局带状生态产业,力争把滏阳河打造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冀南地区最大的综合体育公园、滏阳新城的南北通风廊道、景观廊道和城市活力轴线。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周景泽 初审:姚 尧 韩海军 终审:钱 磊 邮箱:jnxqrmt@163.com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