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狂欢落下帷幕,在忙碌的快递物流和售后服务中,不少人也感受到,今年的双11好像没那么热闹了。 大牌们确实在狂欢,而一些中小卖家,早已摘下了对双11的“滤镜”,选择了躺平。 01 双11,正在成为中小卖家眼里的“鸡肋” 大家都热衷于趁着双1打折和优惠进行囤货,在淘宝,双11更是成为消费者囤大牌的好时机。相比于其他时候,这些大牌的价格确实低了一些,而且还送大量小样,看起来确实划算。 但另一方面,即使再怎么优惠,这些大牌的价格都不会低到五折以下。出于品牌调性和价格锚点,品牌在价格上作出小小让利,也会显得非常“大方”,而再加上小样这种当红促销利器,大多数品牌都能赚很多。 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就不同了,价格低,不给出大优惠根本难以吸引消费者,而品牌知名度不高,也总是被流量所绑架。所以,在以往的双11,中小卖家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用低价获得流量和销量,为以后的复购做贡献。 但是,现在“赔本”也赚不到“吆喝”了。 首先是许多电商平台的流量已经见顶,整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流量市场,现在很多平台的流量甚至在下滑,分给中小商家的流量就更少了。 流量少了,平台内部的流量争夺却越发激烈,因为直播的盛行,用户都被大主播吸引,有大主播直播带货的品牌很快曝光,而没有直播的品牌流量则很少。 中小品牌上不了大主播的直播间,只能选择中小主播,即使是这样,赚的也赶不上亏的。 去短视频平台也不容易,也需要花钱投放流量,才能拉升营业额,而面对平台规则,中小商家也容易吃亏。 另一方面,双11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降。为了刺激消费者,电商已经造了太多的“节”,消费者对于千篇一律的促销节日也早已感到麻木和审美疲劳。 而有了直播之后,消费者随时都可以选择一个低价的直播间购买,不需要等到双11. 所以,在现在的双11大促活动里,中小卖家在头部平台陷入了迷茫,参加活动也赔钱,不参加也赚不到钱。双11,就这样成为了“取之无用取之可惜”的“鸡肋”。 不少中小卖家选择了不参加平台的双11活动,也导致这届双11和往常相比少了很多声音。 很明显,双11的红利,正在消失。 2 玩不起双11,中小卖家也迎来了快速成长 高流量成本的平台,中小卖家们玩不起,但也给了卖家们考虑其他渠道的机会。 今年的双11和以往不同的地方,还有取消“二选一”,反垄断的重拳落下之后,头部电商平台都低调了许多,同时也停止了多年的争执和限制,商家们无需再纠结选择哪个平台,而是走向全渠道。 线上卖家李浩称,往年双11,因“二选一”而争执不休是各大平台惯例上演的戏码,平台会以资源倾斜等方式,强制卖家不能在同时段参与其他平台的活动。而今年平台限制放开之后,自家的品牌除了天猫店铺之外,还开通了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团购等其他平台,已经进入全渠道运营。 这一变化,或许很多人毫无感觉,但对电商格局的改变,已经起到了作用——电商平台正由“一家独大”向“百花齐放”演变。 很多人也许注意到,今年双11当日0点过后,大家迟迟没有等到天猫、京东等头部平台的实时销售额战报,虽然最终还是出现了,天猫公布的数据也比去年同比有所增长,但在增长速度上,却出现了明显的减缓。 数据显示,天猫今年双11的总销售额为5403亿,去年双11这个数字为4982亿,提高了约8.45%,但和去年同期85.62%的增长相比,这个速度无疑显得非常乏力。反而是京东今年增长速度达到28.58%,打破了新的记录。 除了京东的爆发之外,拼多多、苏宁、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成长也非常迅速,在电商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 现在的淘系,基本已经是头部玩家的游戏了,不再适合中小卖家的生存,而其他多元化渠道,则更适合中小卖家和中小主播另谋出路。 卖家刘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他将双11的主站场撤出了淘系,而选择转战抖音和快手,此外在微博、微信、小红书也有涉及,结果今年双11当天多平台的总销售量与往年相比增加了35%左右。 平台流量的集中化限制了中小卖家,但多平台的开放却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道路,全渠道发力,让中小卖家有了更多机会。 同时,在反垄断的背景下,平台对中小商家的服务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天猫这样的大平台,也会主动扶持中小卖家推活动、推资源,甚至寻找合适的主播。 总的来说,行业形势改变,中小商家拥有了更多选择,快速成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03 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放在了“私域”上 流量正在变得越来越贵,商家和平台们的拉新留旧成本都在上升,“私域流量”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业内都意识到,商家在从平台引入流量后,更重要的是做“私域流量”,将流量转移到品牌自己的社群,也就是转化为私域流量,粘度高、稳定,也更具有商业价值。 在双11期间,一些放弃大平台活动的卖家们,除了到各大短视频、社交平台之外,还有很多来到了微信。 众所周知,微信本就是“私域流量”的一块先锋阵地,社交+下沉,让其成为令各大商家垂涎的新流量池。而微信在原有的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等基础上,近几年又有小程序、视频号、种草号等工具,为“私域流量”解决了客户分散、分类运营管理不便等问题。 一些转战视频号的商家称,在视频号上几乎看不到所谓的带货大V,品牌和商家在线下也并不常见,而视频号里的直播间,就相当于品牌门店。 和其他短视频、直播平台相比,微信视频号直播的优势在于:社群的搭建更为便利,符合消费者的社交习惯,与品牌的触达路径缩短,能真正得到沉淀;而微信熟人圈层,也能为品牌带来低成本的裂变传播。 不少商家都表明,和双11“赚快钱”相比,更注重后期的用户沉淀。一家选择了视频号的服装品牌表示,在微信私域搭建起来之后,客户在近半年的复购率已经增长了60%。 电商行业的变革仍在继续,私域或将是卖家与平台的下一个方向,在这一弯道上,微信这样的平台,以及中小卖家,都有了新的机会。 当然,无论是什么渠道,对于品牌而言,产品质量、合适的价格、周到的服务,以及与客户建立关联,都是重要的前提。 作者:航叔 |
5月8日,总投资1.5亿欧元、位于无锡空港经开区的德国威伊
日前,西咸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