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南京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对“虎年第一会”上发布的《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新闻发布会现场 官方摄影供图 会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实现“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和自主创新先行者,江北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政策举措?又会怎样进一步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跟着小北一起来看看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近年来,江北新区一直以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国家级新区为目标,对标国际一流、坚持创新突破,以一项项实打实的具体做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开展跨境贸易投资,是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体现。2021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全年进出口额为456.6亿元,同比增长34.4%。依托“双区叠加”优势,新区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江北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构建的若干政策(试行)》,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积极对接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协调推进增开中欧班列;同时,推进大钲资本QFLP项目落地,成为南京市首批设立的QFLP基金之一。 未来,新区将从打造国际消费风向标、探索“一站式”海关服务和推进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三个方向发力。探索设立“国际优品入境首站”,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探索推进海关查验方式多样化、远程化,实施科创企业“一站式”便捷通关;深化QFLP、QDLP试点,推进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 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在本次《实施方案》中,“更大限度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是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的四大目标原则之一。优化营商环境,也正是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江北新区都锚定着“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方向精准发力,汇聚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个性化、一站式的高效服务。 在“芯片之城”的建设中,新区围绕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建成2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资源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积极搭建企业与资本沟通的渠道,不断吸引一线创投资本重仓加持,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 2021年10月,基因与细胞实验室正式投运,“基因之城”高质量发展的“筑巢引凤”之路再添一笔,但这只是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生命健康企业腾飞的一处缩影。除此之外,开通企业服务24小时热线,直面企业发展诉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打造国际大会品牌……这些都是新区在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企业获得感、促进企业对外开放、调优营商软环境方面的努力。 新年新起点,新区将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服务水平,重点在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生物医学伦理服务、集成电路保税维修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在企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加强提前介入,助力企业打破瓶颈,提高审查效率,加速形成产品优势。 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江北新区以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其中,七成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是省内、国内首创。 在制度创新的牵引下,江北新区同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南京江北新区(南京自贸片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30条(2021年)》为例的各类利好政策的出台,吸引一众国内国际优秀企业落户新区;“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服务贸易创新案例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22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改革,落地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试点,激发市场主体无限活力。 2022年,新区将围绕开放型经济以及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法治服务水平。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完善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设,推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品牌建设。搭建新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信息运用对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在《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任务清单中,新区共承担38条任务,其中7条是单列任务。江北新区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服务、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开放,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